名校网

白璧三献的反义词

白璧三献的基本资料

  • 词语:白璧三献
  • 拼音:bái bì sān xiàn
  • 解释: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白璧三献的反义词

  • 近义词1:

    词语解释:将[jiāng]: 快要:~要。~至。~来。即~。; 带领,扶助:~雏。扶~。~军。; 拿,持:~心比心。; 把:~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保养:~养。~息。; 兽类生子:~驹。~小猪。;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又,且:~信~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刚,刚刚:~~。~才。; 姓。 将[jiàng]: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 近义词2:将遇良才

    词语解释:将:将领;良才:高才。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 近义词3:

    词语解释:良[liáng]: 好:~好。善~。~辰美景。~知~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莠不齐。; 很:~久。~多趣味。用心~苦。;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以为犬~我友”。; 姓。

【白璧三献】单字解释

:基本词义 ◎ 三 sān 〈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
:基本词义 ◎ 献 獻 xiàn 〈动〉 (1) (会意。从犬,鬳( yàn )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sacrifice]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offer;present]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
:基本词义 ◎ 璧 bì 〈名〉 (1)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2) 同本义 [a round flat piece of jade witha hole in it]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 秦王。 (3)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好像圆璧,周围以水绕之) (4) 玉的通称 [jade]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璧玉(上等美玉);璧散(古玉爵名。为祭祈时所用的礼器);璧人(仪容美好的人);璧...
:基本词义 ◎ 白 bái 〈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