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校、黑龙江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黑龙江省农垦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垦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五校合署办学,位于
哈尔滨市南岗区黄河路184号,邮编:150090,办公室电话:82353621、55196188,党委书记于纪健,院长曹景春。 总局党校的前身是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局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建立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干部学校。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农场干部学校隶属于省农场总局领导并于1983年改为省农场总局党校,1997年省农场总局更名为省农垦总局,党校随之更名为农垦总局党校。农垦教师进修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1982年建立,建立时就与当时的农场干部学校和后来的总局党校合署办学,于1998年改为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1982年建立于黑龙江省庆安县柳河,1993年经总局党委决定和报省政府批准,调整到哈尔滨市,与总局党校和教育学院合署办学。电大和农广校1982年建立于
佳木斯市,1998年经总局党委决定和报省政府批准,搬迁到哈尔滨市,与总局党校等三校合署办学。根据五校合署办学的需要,经总局报农业部立项,在南岗区黄河路建设新校区,2001年底,五校搬迁到现址。 五校合署办学后,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一套机构,资源共享、统分结合,一体运行的内部管理体制。校级领导现有5人。目前设办公室、党委工作部、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总务处、培训部、函授部、电大高职部、中小学师训干训部、中小学教研部、合作办学部等14个部门。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教师76人。教师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35人。 学校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8500平方米。办学设施有阶梯教室1个,大教室3个,标准教室13个,多媒体电教室1个,微机实验室3个,语音室1个,财会模拟实验室1个,多功能厅1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干部培训宿舍70间,学生宿舍120间,干部培训餐厅和学生食堂各1个,建有校园区域网络和中央党校远程教学卫星地面接收站。教学和生活设备比较齐全、先进。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 五校依托垦区、面向社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坚持岗位职务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脱产教育、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相结合,并与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黑龙江商业大学、省委党校等多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已开设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中文、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财会、会计电算、数学、政治、法律、保险、外贸经济、通讯工程、食品加工、作物栽培等专业,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万多人次,大专以上毕业生3万多人,中专毕业生3千多人。五校培训的学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视,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还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家和先进模范人物。由于办学成果显著,五校多次受到农业部、中央党校、省教委、省党校系统的表彰和好评。 五校科研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果。教师出版论著58本,出版主编和参编教材61本,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235篇,其中39项成果获省级奖励,1项成果在国际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国家级奖励。 五校在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改革上进行了探索。在教学改革上,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教学方法实行课堂授课与考察、研讨相结合。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在定岗、定编、定责、定权基础上,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公开、平等、竞争、聘任上岗。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基础工资和效绩工资相结合。在后勤服务上,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逐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五校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经验和体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前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证;坚持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办学,是学校生机和活力所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是学校培育更多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效益第一,教学质量第一”,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原则;建设一支师德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断深化改革,是搞好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五校是发展中的学校,是充满希望的学校,是黑龙江垦区培育人才的摇篮。五校教职员工正在以“北大荒”精神进行第二次创业,决心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化改革,拼搏进取,与时俱进,以政治上坚定、工作上能干、道德上高尚、精神上振奋,具有适应对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能力、适应新旧体制交替复杂环境的心理承受与应变能力以及理论研究能力为培养目标,把五校建成办学规模适度、教学设备先进、教师队伍优良、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学员能力强的一流的成人教育院校而奋斗,以更辉煌的业绩为振兴垦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要完善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