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沐三捉发】单字解释
一:基本词义 ◎ 一 yī 〈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
三:基本词义 ◎ 三 sān 〈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
发:基本词义 ◎ 发 發 fā 〈动〉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shoot an arrow]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set out;start off]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捉:基本词义 ◎ 捉 zhuō 〈动〉 (1)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hold;grasp]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 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3)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4) [到唐代引申出]捉拿,擒拿;追捕 [catch;arrest]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聊斋志异·促织》 (5) 又 迅不可捉。 余捉蟋蟀。——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捉事人(捉拿罪犯的公人);捉生替死(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捉生(活捉敌...
沐:基本词义 ◎ 沐 mù 〈动〉 (1)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 同本义 [wash one's hair;shampoo] 沐,濯发也。——《说文》 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诗·小雅·采绿》 共王之沐浴。——《周礼·宫人》 沐则心覆。——《左传》 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公羊传·隐公八年》 夫子助之沫椁。——《礼记·檀弓》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论衡·讥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沐发(洗发);沐澡(洗头洗澡);沐濯(洗头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头);沐巾(洗发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栉风沐雨 (4) 芟除 [remove] 沐涂树之枝。——《管子》 (5) 又如:沐树(芟除树枝,使之无荫) (6) 整治 [renovate]。如:沐椁(整治棺材) (7) 润泽 [moisten]。如:沐日浴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