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袍之义】单字解释
义:基本词义 ◎ 义 義 yí 〈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yì 基本词义 ◎ 义 義 yì 〈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
之:基本词义 ◎ 之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之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
绨:基本词义 ◎ 绨 綈 tí 〈名〉 (1) (形声。从糸( mì ),弟声。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同本义 [heavy silk;thick silk fabrics] 绨,厚缯也。——《说文》 鲁梁之民俗为绨。——《管子·轻重丁》 取绨袍赐之。——《史记·范雎蔡泽传》 赤绨绿缯。——《汉书·匈奴传》 衣绨履革。——《汉书·贡禹传》 身衣弋绨、绨锦。——《汉书·文帝纪赞》 (2) 又如:绨几(铺上绨锦的几案);绨衣(粗厚的绘衣);绨阜(黑色粗厚的绘衣);绨纨(厚薄丝织物的统称);绨袠(亦作“绨帙”。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绨缯(粗厚的丝织品) (3) 另见 tì 基本词义 ◎ 绨 綈 tì 〈名〉 (1) 丝织物类名 [a silk and cotton fabric]。一般用化学纤维卡丝作经,棉纱作纬。采用平纹组织。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多经染色,作服装或被面用 (2) 另见 tí...
袍:基本词义 ◎ 袍 páo 〈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Chinese-style robe or gown]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robe;gown]。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jacket;outer garment]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war-gown]。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the front part of a Chinese garment]。如:袍襟(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