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涕唾】单字解释
人:基本词义 ◎ 人 rén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
唾:基本词义 ◎ 唾 tuò 〈名〉 (1)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saliva] 唾,口液也。——《说文》 脾为涎,肾为唾。——《素问》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唐· 杜甫《醉歌行》 (2)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细小点子);唾盂(痰盂);唾壶(一种大肚痰盂) 词性变化 ◎ 唾 tuò 〈动〉 (1) 吐唾沫 [spit (on sb.)]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不顾而唾。——《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唾面(往人的脸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酱上。谓设谋独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3) 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 [cast aside;spurn]。如:唾斥(鄙弃斥责);唾视(鄙视,看轻);唾辱(鄙弃羞辱);唾哕(鄙弃;吐唾沫有声) (4) 吐 [vomit]。如:唾绒(指妇女刺绣时,...
拾:基本词义 ◎ 拾 shè 〈动〉 (1) 蹑足而上 [tiptoe up]。如:拾级 (2)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 拾 shí 〈动〉 (1)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 同本义 [pick up]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4) 收敛,收集 [c...
涕:基本词义 ◎ 涕 tì 〈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tears]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snivel]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