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原小蓝乡、莲西乡并入莲塘镇。小学教育的管理机构也随之合并为莲塘镇中心小学,合并后校长是万贤琳,到2006年9月退居二线。2006年9月30日经
南昌县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后,刘国旺同志任莲塘镇中心小学校长,至2007年8月24日止。2007年8月24日,经教育局任命,付国龙同志任莲塘镇中心小学校长。一、解放前全镇教育状况 自民国开始,莲塘镇范围内开始兴办私塾学堂。私塾由家庭或家族聘请塾师为自己或本族子女教授识字、算数,常识等课,也有塾师在自家办私塾。每年招收10——20个学生。比较大一点的自然村大多数办有私塾。学堂是受维新思想影响,引进西方教学方式,开始为私立,民办,然后演变为公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冈前胡村由胡仁俊发起,在该村设立 “明新初等小学堂”,校长胡仁俊。民国4年开始设立国民学校,1918年由梅光信发起,在墨山梅村建新墨山国民学校,邹树声、邹正言先后任校长。后中途停办。 民国13(1924)年,莲塘曾家曾于园发起创办莲塘中心小学,并任校长,校址设在曾家万寿宫内,时有教师5人。1930年该校转为县立,校为改称“南昌县第一小学”。抗战期间,又更名为“南昌县莲塘镇中心国民学校”,此为现在莲塘一小前身。1926年,江西省国民政府在小蓝伍龙岗创办“江西省乡村师范学校”,该校在附近村庄设立了多所附属小学,作为教学实验基地。在莲塘镇内设有小蓝、墨山小学及斗门、邓埠、敷林分校,后因日军轰炸南昌沦陷而南迁。抗战胜利后,学校恢复。据有关资料记载,1947年现辖区内3所中心国民学校,即“南昌县立莲塘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涂相逊,有教师14人,学生327人(含成人班)。“南昌县立小蓝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在墨山街,校长罗佩珩,有教师4人,学生148人;“南昌县私立邓埠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址设邓埠村,校长罗乐三,有教师8人,学生345人。同时私立小学渐渐开办。1947年经南昌县教育科审批的斗门村“私立澄湖小学”,设有4个班,有学生166人。二、解放后教育的变化 1949年解放后,四区(莲塘)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学校,建立了南昌县莲塘小学、南昌县斗门小学、南昌县小蓝小学、南昌县邓埠小学等。1950年,本着“乡学乡办、村学村办”原则,各乡、村陆续办了小学。属私立,后称民办。1953年下半年开始,分期分批对小学进行以“控制发展,克服混乱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整治工作,乡、村小学都改为县办,称初级小学。 1960年普遍开设完全小学。区政府有一个文教助理管理本区教育工作。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公社(乡)设立了文卫部,后称(文教办公室),1980 年撤销文办室,成立中心小学,为全社(乡、镇)的教育管理机构。原莲塘镇中心小学,1980年成立,其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莲塘镇文教办公室,首任主任魏金水。原小蓝乡中心小学,1980年2月成立,下辖村小8所,其前身是小蓝公社文教办公室。首任主任杨伦洪。原莲西乡中心小学,1980年2月成立,下辖村小3所,其前身1976年8月成立的莲塘垦殖场文办室,首任主任黄云辉。 三、两乡一镇合并后的教育 2002年2月,莲塘镇、小蓝乡、莲西乡合并为莲塘镇,“一镇两乡”的中心小学也合并为“莲塘镇中心小学”,校长是万贤琳,下辖17所小学,由于网点布局,现有14所村小。1、业余教育 全镇各学校除完成本身教学任务外,还担负农村业余教育重任。解放初期,青少年文盲多,党和政府积极组织扫盲。各村开办“夜校”,主要由教师担任讲课,后来由识字的干部及群众担任文化教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生产队都开办了“政治夜校”。改革开放后,各村除开办扫盲识字班外,还举办了“农技培训班”,“养殖培训班”等。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全镇先后让近2000人脱盲,办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2500人。2、建置 两乡一镇合并后的莲塘镇中心小学,地处莲塘镇团结中路8号,直辖14所小学。由于小学六年制需增加班级,为了使本部(莲塘镇五小)教室宽松,经过中心小学申请,得到镇党委批准,决定辙销莲塘镇幼儿园。于是,中心小学办公室于2004年8月18日迁至莲塘镇团结中路。(原莲塘镇幼儿园内)。现在是定岗振龙小学,为莲塘镇中心小学本部。 2006年9月,全镇有学生4424名,分137个教学班,有教职工326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43人,小学特高5人。校长刘国旺,副校长章广仁、毛丛良,副书记涂传槐、李海文,办公室主任李怀明。 1960年学校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1972年成立校团支部,2003年成立团总支,首任团总支书记万耀华,现任团总支书记殷桂萍。1974年成立校党支部,首任党支部书记魏金水。2003年2月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总支书记为万贤琳。副书记为:熊木森、章广仁、毛丛良、张海珍、涂传槐、李海文;委员李自忠,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党员109人。2003年8月,熊木森退居二线,2004年8月李自忠调出,2005 年3月刘华云任总支委员,至2004年9月共有111名党员。校舍及设施 现中心小学办公室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一幢两层办公楼房,上下各4大间。 全镇小学无危房,配备教学仪器;装配了电化教学设施;配备音乐、体育、美术器材;装配了图书资料;五小、六小、定岗、邓埠装配了多媒体教室:每所学校配备学生工作站,均能保证学生上机。3、教育教学 学校一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一是中心小学办公室、村小都建立了德育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二是对教师注重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之人人敬业爱岗,处处为人师表;三是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要求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并认真付诸于实践中。学校长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长期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做好人好事活动,并通过广播、墙报、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制订和完善“学校工作评估方案”、“行政工作人员考评细则”、“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规定”、“教师考核工作实施细则”、“教研工作条例”、 “技艺、综合科质量考核评比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教代会讨论通过后进行实施。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德育行政例会”“支部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半月一次的“党小组学习”“教师政治、业务学习”以及每学年一次的“党员教师民主生活会”制度。签订了《社会治安责任状》、《计划生育责任状》、《收费责任状》等。4、学制与课程: 学制:目前,全镇14所小学全部实施六年制,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社会、健康、体育、美术、音乐、劳动、信息技术、自习、班队等课程,1——2年级每周为28节,3——6年级每周为30节。5、教学教研管理: 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位置,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近年来,我们要求各校严格按部颁计划开设课程和使用教材,建立了一套与现行教学改革基本适应的教学常规全过程管理的评督查制度,完善了全镇教师的人事档案和业务档案,把学校和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与校长、教师的考核考评直接挂钩。在抓教学教研管理方面做到了“六坚持、一巡查、二评估”。六坚持:坚持每学期一次开展全员参与课堂展示月活动;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村小开放日”活动;坚持每学年召开一次全镇教学经验交流会;坚持每二年对青年教师进行一次整体素质考核评估;坚持每学期末对非考科目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坚持每学期末对非考科目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坚持每学年举一次田径(或单项)运动会。“一巡查”是每天校务会成员对各班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进行巡视检查,“二评估”是中心小学定期统一检查评估与平时不定期的检查评估。此外,我们对课外活动的开展,特色教育班的评比、图书室的开放、计算机的学习、教师使用教学仪器的情况等纳入评估细则。采取了各科并举抓质量,没出现偏科的现象,促使全体教师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增强了校际间、教师间的竞争机制,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多年来,学校开成了全面评估为主干,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科研管理为两翼的管理体系,“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是该校的办学宗旨,为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健全了比较完善的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考校评估制度。6、教育教学成果: 自1996以来,中心小学各校曾被授予:县“先进党支部”“先进总支”、“文明单位”“现代化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优秀少先队组织”、“新工会法知识竞赛团体第四名”、“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工训练先进单位”、“第十届环保征文活动组织奖”、“教育工会先进单位”、“教育之春文艺汇演二等奖”、“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体运会团体总分第三名”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工作先进学校”,省“弘扬井冈山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教师的学术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年会交流达到324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达403人次,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况赛活动获奖达368人次。 经2006年9月全县部分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后,莲塘镇中心小学管理机构:校长:刘国旺,副校长:章广仁、毛丛良,副书记:涂传槐、李海文,总支委员,刘华云,督学:万贤琳。 经教育局2007年8月24日任命后,莲塘镇中心小学管理机构:校长:付国龙,副校长:章广仁、毛丛良,涂传槐;副书记:李海文,姚启文;总支委员,刘华云,督学:万贤琳。 2008年4月,经莲塘镇党委任命,姜芳萍任莲塘镇中心小学总支委员会副书记。 经教育局2008年9月任命后,莲塘镇中心小学管理机构:校长:付国龙;副校长:章广仁、毛丛良,涂传槐,熊文;副书记:姚启文,姜芳萍;总支委员,刘华云,督学:万贤琳。
我要完善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