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朗读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注释

译文

怪不得这棵花枝怨恨流泪,因为凭你的诗句而把“瑞香”作为“紫丁”的名声扬出去了。你的诗句记吴国的风物土产,继承若司马相如《上林赋》记云梦风物土产的错误。

曹子方醉中提笔写诗,把紫丁香误作瑞香花,而脸上显出了惭愧的颜色。你不必惭愧脸红,我懂得你的情感丰富,恐被这奇香的瑞香花撩动起来。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再用前韵:指用前首《西江月·公子眼花乱发》词韵。曹子方,名辅,曾以文章从东坡游。此词题序,《注坡词》作“真觉府(院)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当为东坡原词序文字。

⑶名通:指通晓了花之名称。曹子方误将瑞香花说成是丁香花,故词首有“怪此花枝怨泣”之语。

⑷吴风:指吴地的风物土产。

⑸相如云梦:《注坡词》注云:“司马相如为《子虚赋》,而载云梦之饶,故山川土石、草木禽鱼,无不毕究。”然句前有“继取”二字,意在说明“相如云梦”之词语也是误指的。

⑹醉墨:指酒醉时所写出的诗句。

⑺谤花:指曹子方误将珍贵的瑞香花称之为寻常的丁香花,则是“谤”(说其坏话)。

⑻情秾(nóng):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字子方)来了,苏轼陪他雪中游湖,过些日子,龙山真觉院的瑞香花开了,他们又一同去赏花,曹子方和其他坐客说都不是瑞香花,是紫丁香。苏轼于是连作三阕《西江月》为瑞香辩证,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

诗词推荐

尺一催归白玉京,浮云偏妒月华明。凤凰远举弋何慕,鶗鴂争鸣草不馨。

馆列翘才难致仕,杖携灵寿莫扶倾。重瞳不见贾山久,犹驾轺车作德星。

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

欲驻征车终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朱陵桃子千年实,楚国连城三献非。凤翥乍书花自雨,龙睛才点画能飞。

衣冠早日见升平,谈论雍容接老成。已

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

满目溪山笔下成,山边山外有溪声。凭君欲领溪山趣,但向绿榕桥上行。

花枝娅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我来提壶饮花下,闲愁如雪皆消融。

枝头黄鸟声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乐事那复得,只今空忆长安道。

救人无术廿载中,归来两鬓已成翁。故交如花渐凋落,欲话衷曲谁人同?

且拚烂醉花阴卧,明日呼童扫落红。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

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觅香来。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胜轺车驾边地。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清甘一派古祠边,昨日亲烹小凤团。

却恨竟陵无品目,烦君粗鉴为尝看。

窗影江光四面开,虚空无处得生埃。依依山顶云飞去,隐隐海门潮上来。

喷雪浪搥藏鹤冢,落花风扫炼丹台。吸江亭上多时坐,谁信茶瓯胜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