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海的诗词(59首)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主要成就
文学
程钜夫为四朝元老,四十余年间出入显要,朝廷典册多出其手,是元代前朝最主要的文臣之一。他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为朝野视为楷模。《四库总目提要》一书中对程钜夫及其文章评价很高,赞誉他“宏才博学,被遇四朝,忠亮鲠直 ”,“文章亦舂容大雅,有北宋馆阁余风”,“其诗亦磊落俊伟,具有气格……古诗落落自将,七言尤多遒警。当其合作,不减元祐诸人”(指苏东坡、司马光、黄庭坚等人)。
他曾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著有《雪楼集》45卷(今存30卷),包括函诏制册文10卷,序记书文15卷,还有部分诗歌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精当,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艺术价值,为治元史者所经常引用。
因病在家乡五年,他写了不少诗文颂扬家乡风物。其中《游麻姑山》中写道:“步人千峰紫翠间,清都境界异尘寮。龙鳞老木冰霜操,鸟爪仙人玉雪颜。台树古碑荒薛合,族幢微影白云间。丹成鸡犬飞腾久,空想丹炉炼火还。”格调高而不泛,情韵永而不匿。可见他有诗才,借为政事所累而名不彰。
程钜夫书法
程钜夫善书法,《书史会要》称其“字体纯正,下笔暗合书法,亦工大字”。
人物生平
仕途开端
程钜夫的祖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程钜夫五岁就学,由于长辈谆谆教诲,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幼年时代开始就显得出类拔萃,文思敏捷,过目成诵,十七岁开始从学于龙渊先生胡自明,十九岁开始游学于临川临汝书院,从学于徽庵先生程若庸,和翰林学士吴澄是同窗,都是教育家李燔的三传弟子。
叔父程飞卿于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任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通判,程钜夫随其叔父来南城寄居。
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将攻南城,程飞卿献城降元,因程钜夫是叔父的嗣子,作为人质进京。
至元(1264年—1294年)年间,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元世祖忽必烈曾召见他,问他南宋贾似道为何许人。他应对极详,忽必烈甚喜;忽必烈让他书写笔札以观其才能,他立即写了二十多幅笔札呈上,忽必烈很惊奇,问他担任何职,他禀告说是一千户。忽必烈对近臣说:“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的确聪明有见识,可安排为翰林。”不久,求相火礼霍传旨召他至翰林院,因见他年轻,就任命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忽必烈嘱咐他:“从此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证,都应该为肤言之。”他顿首谢恩说:“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力以报答陛下。”程钜夫耿直敢言,深得忽必烈信任。不久后,升为翰林修撰,再任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展露头角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南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
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 (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
为改变这种局面,至元十九年(1282年),程钜夫奏陈五事:
一、取会江南仕籍;
二、通南北之选;
三、立考功历;
四、置贪赃籍;
五、供给江南官吏棒禄。
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至元二十年(1283年),加翰林集贤院学士、同领会同馆。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程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朝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頫、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程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二人进京外,又举荐了余惩、万一鄂、张伯淳、胡梦魁等二十余人,均一一安排了台宪及文学之职。程钜夫回到朝廷后,将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治政利病上奏给忽必烈,希望朝政有所改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由于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他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大大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使蒙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高度文化。后来元朝廷能够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文教事业,莫不与程钜夫的意见有关。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复设中书省,授程钜夫为参知政事,他坚辞不就。又命其为御史中丞,言官认为程钜夫是南方人又年轻,不宜重用。忽必烈斥之,并规定各部院必须选用南人。遂以集贤院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程钜夫奉诏前往江南求贤,并以汉字书写诏书。经其荐举,赵孟頫、吴澄等二十余人均被安置台宪或文学之职。还朝,奏陈民间利弊五事;授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得授重任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丞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程钜夫时任江南行台御史,他毅然入朝上疏,请求弹劝桑哥。他面见忽必烈,直言:“臣听说天子之职,最重大的事就是选择宰相。宰相之职,最重要的事就是迸贤任能,如果不以进贤为急务,只是用心事在增殖财货上,这就不是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从前汉文帝向相国周勃问及刑狱与钱谷事,周勃回答不出来。推说,刑狱事应问廷尉,钱谷事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不悦,因为宰相要上理阴阳,下顺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这是宰相的职责。如今权奸用事,所任命的官员,大多是贪财邀利之人,江南一带,盗贼不断,就是因此之故。臣认为应罢除贪利之官,推行恤民之事,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桑哥闻知大怒,将他竭留京师,不放回江南,并六次奏请杀他,忽必烈均未准许。
至元三十年(1293年),程钜夫出任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他兴办学校,注重教化,一时僚吏畏其严明的法纪,百姓爱戴这位慈善的长官。
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就整治了行省平章事家中一个祸害百姓的家奴,引起了震动,一时上下法纪肃然。其时,他注意选拔人才。如龙兴富城(今江西丰城)人揭傒斯,刻苦好学,这时正在漫游湘汉,程钜夫听说有这样一位好学的年轻人,立即召见他,诵其诗文,大加赞赏,经他推荐,揭傒斯出任国史编修官,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并在文史方面颇有成就。
大德八年(1304年),程钜夫被拜为翰林学士,参与中书省议事。
大德十年(1306年),因天旱时又突起风暴,星象有变。程钜夫应诏奏陈弭灾除害之策,他提出敬天、尊祖、清心、持体、更化五条。成宗认为很正确,加以采纳。其时云南省臣提出:世祖曾亲征云南,民众愿意在点苍山刻石以纪功德。成宗便令程钜夫撰文。
大德十一年(1307年),程钜夫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复留为翰林学士。成宗崩,他奉命修《成宗实录》。
至大元年(1308年),《成宗实录》修成。次年,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
至大三年(1310年),程钜夫复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调任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
皇庆元年(1312年),主修《武宗实录》。
皇庆二年(1313年),程钜夫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件宰相意。次日,仁宗派近臣去安慰他说:“中书省集议,惟卿所言最恰当,以后望畅所欲言,不须顾忌。”于是诏程钜夫与平章政事(宰相)李孟一同议政。参知政事许师敬欲推广贡举法,程钜夫建议“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仁宗命令程钜夫起草诏令推行其主张。
致仕归家
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程钜夫以老病求致仕还乡,末获准许。诏令由太医给药物治疗,安排他儿子程大本为郊祖署令,以便就近侍养。并时时派近臣去看望他,安慰他说:“卿乃是世祖旧臣,惟忠惟贞,其勉加餐粥,只是要稍留京师,以宽肤心。”后见他态度坚决,仁宗才同意。行前特授程钜夫光禄大夫,赠上尊称号,命廷臣以下官员至大都齐化门外饯别,并令行省等对程钜夫经常加以慰问。
程钜夫先后得到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位皇帝的倚重,是元朝信任、重用的少数南方籍官员之一。
延祐五年七月十八日(1318年8月14日),程钜夫去世,享年七十岁。
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
程文海的诗词列表
-
元代:程文海
潮来潮往。百里遥相望。喜见卯君初度揆,好寄海南拄杖。
萧然四壁坡翁。要求黄木无从。受用一般苦味,奉扬千载清风。
-
元代:程文海
城上望宸楼。梦里神游。山无重数水悠悠。唯有西江杨处士,来往扁舟。
金凤落何洲。君试回头。呢喃墙燕替谁留。谁道明年如斗大,借问沙鸥。
-
元代:程文海
出世自怜居佛后。眼前万境真何有。曲调最新情却旧。
重湖右。林宗一笑同携手。
西野有云初出岫。浮空肯学纤絺绉。须信此中无雨久。
君识否。老夫只羡无官守。
-
元代:程文海
问疏斋、湘中朱凤,何如江上鹦鹉。波寒木落人千里,客里与谁同住。
茅屋趣。吾自爱吾亭,更爱参天树。劳君为赋。渺雪雁南飞,云涛东下,岁晏欲何处。
疏斋老,意气经文纬武。平生握手相许。江南江北寻芳路,共看碧云来去。
黄鹄举。记我度秦淮,君正临清句。歌声缓与。怕径竹能醒,庭花起舞,惊散夜来雨。
-
元代:程文海
记江梅、向来轻别,相逢今又平楚。东风小试南枝暖,早已千林烟雨。
春几许。向五老仙家,移下琼瑶树。溪桥驿路。更月晓堤沙,霜清野水,疏影自容与。
平生事,几度含章殿宇。隔花么凤能语。苔枝夭矫苍龙瘦,谁把冰须细数。
千万缕。簇一点芳心,待与和羹去。移宫换羽。且度曲传觞,主人花下,今日庆初度。
-
元代:程文海
南枝春盛,斜斜整整。犹带孤山光景。相逢索笑耐尊空,向老瓦盆中自省。
风霜人老,关河路永。赖得生成惯冷。凭谁移傍太初岩,待雪月交光得影。
-
元代:程文海
长忆山中云共住。出处无心,只恨云无语。今日能歌还解舞。
不堪持寄山中侣。
谁道解愁愁更聚。自有卿卿,惯画双眉妩。问取悭风并涩雨。
相逢认得怡云否。
-
元代:程文海
庚暑初消酷吏更。秋风新动仕途清。生辰长占中元是,今岁欣逢二美并。
冠獬豸,掌铨衡。镜般明了水般平。手中一卷山翁启,人道延生北斗经。
-
元代:程文海
江南十里花茫茫,紫薇尽对中书郎。人工会得无穷意,一枝宛转留芬芳。
缉熙殿里日月长,对画落笔蛟龙翔。花前未觉风流远,扇底犹含雨露香。
乌府先生黄阁老,高敞新斋坐霜昊。聊题此画托千年,从今永伴中书考。
-
元代:程文海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阳明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云深处。
-
元代:程文海
智力有穷天不老,秦帝山河迹如扫。参差忽落画图间,白发朝臣惊欲倒。
咸阳初起阿房宫,六籍已焚兵已镕。渭水函关万年固,终南泰华五云中。
复阁重楼郁相望,翠幄横铺九天上。上容万人常有馀,下建大旗知几丈。
霞骞雾散天日迷,山重野赭民睽睽。穷奢极丽犹未惬,谓海可梁天可梯。
蓬莱何处楼船远,上蔡东门叹黄犬。六国楼台春草长,千门歌舞斜阳转。
游观未毕化埃尘,宫树凄凉野鹿驯。至今世上丹青手,留与千年作谏臣。
-
元代:程文海
玉漏迟迟高阁报。枝上梅花春又透。红云宫阙白云山,人尽道。
如君少。江北江南行处好。
试听阳春歌楚调。调鼎勋名都做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仁且寿。
谁能到。有酒满斟南极老。
-
元代:程文海
记得年时,向烂柯山上,问讯山君。神仙当日机格,付与何人。
猿惊鹤怨,道烟云、又暗楸纹。只有个,留侯好在,玉梁千尺峥嵘。
老子当筵国手,曾看书贮墅,决策推枰。而今长垂衫袖,卷却机心。
后先翻覆,一从他、局面亏成。旁观者,不求他诀,只从乞与长生。
-
元代:程文海
梁园赋客情无奈。嚼到梅花和蜡爱。偏怜初日透宫黄,怕染春风成野黛。
游蜂怪底随飞盖。捡得繁枝偿酒债。玉堂开卷已春残,红紫纷纷都异态。
-
元代:程文海
天上仙人,只爱楼居,真成故常。自五云深处,乘风冉冉,三神山畔,弭节阳阳。
醉里乾坤,闲中岁月,兴到谢家春草塘。凭高望,看尘间万事,翻覆苍黄。
好留此意要荒。想坡老、风流肯独当。况日边红杏,空迷蝶梦,眼前绿树,娇啭莺簧。
明媚时光,温柔地气,傥可栖迟老是乡。花神诉,怨春归阆苑,自有天香。
-
元代:程文海
河汉无云,淡月疏星,玉宇初澄。渐金仙掌上,露华高洁,西风阵里,霜气崚嶒。
浪蕊浮花,狂茨怪蔓,此日纷纷一扫平。谁欤似,有天公锡号,秋谷山人。
须知与物为春。向揪敛中间寓至仁。是绂麟盛旦,黄钟应候,一阳方动,万汇俱萌。
亿兆苍生,钧陶系命,寿国端如寿此身。梅花远,倩新词描写,来侑芳尊。
-
元代:程文海
卷起黄庭听寿曲,蒙斋可贺绵绵。安排机会实关天。
生辰今日是,新命此时传。
宣室曾闻前席语,伟哉龙象初筵。斜飞取势玉堂仙。
太平迟公等,大拜是今年。
-
元代:程文海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阳明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云深处。
-
元代:程文海
闲消一半凤城春。杏桃小、怕严辰。独有柏屏苍翠,便似南华大椿。露浓天近,玉鱼金印,恩共岁时新。多少太平民。愿真个、朝堂秉钧。
-
元代:程文海
瑟琶峰上晓云光。遥闻薇露香。云中王母九霞觞。碧桃今日尝。开大国,佩重章。旧家张子房。青山虎踞复龙骧。梅花江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