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的诗词(161首)

冯振

冯振(1897.5.10-1983.3.13),知名的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1917年起先后在广西梧州中学、北流中学、容县中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江苏教育学院、正风文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和交通大学任教师、教务主任、教授和校长。1949年后,担任广西南宁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文学院教授、名誉系主任,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1983年3月13日在广西师大病逝,终年86岁。

人物生平

冯振(1897.5.10-1983.3.13),古代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原名冯汝铎,字振心,自号“自然室主人”。广西北流人。1904年至1908年于本村私塾读书。1909年入北流县立高小。1910年夏,随叔父介民往上海就学,初考上海中国公学未录取,秋,进南洋中学预科。1911年进上海中国公学。值上海光复,各校停课。1912年秋,进南洋中学。1913年,于南洋中学肄业,同年考入交通部上海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1916年因病辍学。1917年至1921年任教于广西省立梧州中学。1921年秋至1925年任北流县立中学教员,兼任校长两年。1926年2月至4月,任容县县立中学教员。1927年至1949年,任无锡国立专门学校教师,兼教务主任等职。1937年抗战爆发,无锡国专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迁至桂林、北流,1941年又迁至桂林,从1938年起,至1946年,冯振任无锡国专代理校长。1929年至1936年间,先后兼任江苏教育学院、正风文学院、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讲师。1948年兼任无锡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11月,受聘于南宁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南宁师范学院迁往桂林,与广西大学合并,仍任原职。1951年至1953年,专任广西大学文教学院语文系教授。1953年,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广西大学改为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仍留院任教。1957年至1966年,任中文系主任,1980年12月30日由区教卫办任命为名誉主任。1976年5月至1979年6月底,承担国务院下达的修订《辞源》的任务,担任修订小组顾问。文化大革命初,曾以“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罪名受到审查和批判,1984年11月平反。其骨灰安放于南宁革命陵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务委员。

冯振先后师从国学大师陈衍先生、唐文治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见解独到,著作颇丰。诗学论著《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等,精选唐代至清代的各家诗作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并对我国历代诗话、词话加以阐发,从理论上充实了我国古典文学理论宝库。其先秦诸子研究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传统研究方法,又运用西方新学的某些科学理论对诸子学说的义理加以新的解释,以《老子通证》、《荀子讲记》、《韩非子论略及提要》及《吕氏春秋高注订补》最受学界关注。文字训诂学著作有《说文解字讲记》。善诗文,尤善七言格律,坚持自然诗学观,提倡写诗要自然真率,反对浮华雕琢,提倡创新变化,反对因袭模仿。一生创作近千首诗词,大都收在《自然室诗稿》中,风格“颇似诚斋”(朱东润语)而又“胜于诚斋”(周振甫语),享有“广西才子”之称。平生所作短文,多散见于建国前所编《覆瓿集》及建国后国内各报刊、杂志。他除精通古典文学外,还精通中医,于文、史、哲、经、教乃至农、林、工、数,皆有所学,上追孔孟老庄,下达宋明理学。且熟习英文,曾以英文论文考取留学美国(后因经济问题未能成行)。在梧州中学任教时,曾以英文原版的几何、代数为课本,向学生讲授。

冯振长期于高校任教中国古典文学、历代散文韵文选、文字学等课程,坚持教育事业,注重培养后学。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后,曾率领无锡国专师生南下桂林,后两次迁往家乡北流,自筹经费,继续办学。解放后,亲自登台讲学,强调因材施教、知能并重,探讨了一种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培养国学研究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后来现代教育模式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以师徒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并与彭泽陶先生等一些老教授共同开设多门专题课,亲自讲授的课程就有《训诂学》、《老子通论》、《荀子》、《庄子》、《文心雕龙》、《唐诗律》等。当代学者周振甫、马茂元、冯其庸等为其高足弟子。生前曾将个人藏书线装古籍495部,含1787册,平装书51部,含80册,共计1867册全部赠送学校。广西师范学院于1983年元旦庆祝冯振执教六十八年的题词为:“明德慎行老寿星,丹心一片育芳馨。太湖柳绿漓江碧,春满青山祝晚晴。”。

冯振一生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从事培育人才的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改革运动,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参加共产党组织。曾先后四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十年动乱,终未能如愿。

明德慎行 丹心育芳

冯振自幼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主张先人品,后学问,在人品修养上堪为一代宗师。他在自传中说:“遇人接物,一任直率,不翕翕然热,唯期淡而可久。然而公私之辨甚严。私事重情,公事则任法。”他是一位独善其身的儒者,因此与道家风范相沟通,有着坚贞执著的追求并保持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他融儒家的积极进取,墨家的简约朴素,道家的清新淡泊于一体。淡泊名利,涵养深沉,与人为善,以诚待人是他处世为人的准则。

说起冯振品德之高洁,不能不说说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无锡国专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教学及研究对象的高等学校。它建立在“五四”运动后第二年,它的出现可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国学的激进否定态度有关。它的创立者国学专家唐文治校长是光绪进士、清廷商务部长、上海交大校长。国际联合会教育科曾派遣唐克尔·培根考察国专后说:“这所学校是纯粹中国化的学校,中国固有文化仅赖此校一线维持。”1949年,改名中国文学院。从1927年开始,冯振在此工作了17个年头。

抗战期间,国难当头,冯振不顾个人安危,协助唐文治校长把学校从沦陷区无锡转辗搬迁到武汉、长沙、桂林、蒙山、昭平、北流。当学校迁到桂林时,唐文治患眼病几失明了。冯振义不容辞接受委托、代理校长。他全身心投入,历尽千辛万苦,八方募捐借款,维持师生生存。1938年,国专从桂林疏散至北流,在那段期间,冯振已先后失掉三个儿女,可为解决师生的吃住问题,仍动员全家搬空房子让给学校办学。家庭庞大的藏书库也做了校图书馆。他变卖家产,毁家兴学,还多次把家里的粮食拿出给师生解决断炊之难,使学校得以正常运作。

1942年,无锡国专从北流迁回桂林,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冯振与梁漱溟商量成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董会,由梁漱溟出面请李济深担任董事长,黄绍竑、梁漱溟、李任仁、刘侯武、黄星垣等名流为校董。为国专筹集了一大笔经费,在桂林兴建校舍,扩大招生,办得特别红火。无锡国专在他担任代理校长期间,办成了享有盛名的国学人才培养基地。得到广西上层和地方人士的欢迎,认为“国专在广西开一代学风”。

建国初期评定职称,冯振被评为教授四级,明显与他的资历水平不相称。然他却说:“名利问题,千祈莫争。”1950年,当过无锡国专校长的冯振已是国内著名的国学研究专家,因需要,他却毫不犹豫地把时任的南宁师院中文系主任的职位交给刚从香港回来的林焕平。从校长到系主任再到教研组长,他连降三级,都毫无怨言。

治学严谨 执教醇笃

作为一个学者,冯振治学严谨,博采各家之长,治成独家见解,有难解的国学情缘;毕生爱好和主要精力都放在治诗、治先秦诸子、治宋明理学及古文辞上,能诗善文,尤擅长七言格律诗,一生创作诗词1000多首,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著作颇多,诗学论著以《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偶》为代表,最受学术界的称颂和好评。他对先秦诸子研究,著作以《老子通证》、《韩非子论略及提要》、《荀子讲记》和《吕氏春秋高注订补》为代表,最受学术界关注。他的《说文解字讲记例言》既是一部独辟蹊径、见解独到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让学生开阔视野、对比归纳、独立深思、创造性学习和研究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他的学术思想及在国学研究上的成就早在三十年代就为国人所瞩目和赞许。钱钟书说他:“学者津梁,舍此安孰?”他对古籍十分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他对古代诗词记诵之博,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除了精通古典文学外,还长精中医,能开处方为师生、朋友治病,文、史、哲、经、教乃至农、林、医、工、数,皆有所学,上追孔孟老庄,下达宋明理学。且熟习英文,曾以英文论文考取留学美国。在梧州中学任教时,曾以英文原版的几何、代数为课本,向学生讲授。

冯振长期在高校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历代散文韵文选、文字学等课程,十分强调因材施教、知能并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对社会多作贡献。他深谙中国传统治学方法的精义,并且探讨了一种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培养国学研究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后来现代教育模式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的学术著作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教学讲义逐渐提炼而成,这种把古典学术与今人的现代阐释结合起来的表述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十分优秀的综合性教材。当时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师生称颂他是“明德慎行老寿星,丹心一片育芳馨”。

冯振读书、著作、执教都十分严肃、认真、对自己、对学生要求都很严格。他在《冯振小传》中写道:“平生读书,好首尾无间,一字不轻放过,或随手校勘,丹黄遍其上。”他常常教育学生,读书最忌囫囵吞枣,对所学过的辞章、义理要反复推敲、琢磨,力求理解,融会贯通,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

他从事国学研究、教学和文学创作,很强调“知”和“能”。他认为,作为一名文学教育工作者,知是主要的,因为只有知才能像木匠一样示人以规矩,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好知识。他从事教育工作68年,长期研究和讲授诸子,不仅义理熟习,阐释深刻,见解独到,而且善于运用逻辑方法,立说讲解,深受学生欢迎。冯先生长期在各高校讲授文字学,对《尔雅》、《说文》及清代训诂学研究笃深。他研究《说文》,博采众家之长,融冶成自己的见解。他对诗词的研究、教学、评论和创作,成就尤为突出。他的《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是长期研究的结晶,不仅对自唐代到清代各家诗作了精选并分成门类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其特征、特点,而且也对我国历代诗话、词话作了精辟的阐发,从理论上充实了我国古典文字理论宝库。

“颇似诚斋”“胜于诚斋”

冯振对中国古典文学不但知之渊博,而且能诗善文,尤擅长作七言格律诗。他一生创作的近千首诗词,大都收集在《自然室诗稿》里。

同为北流人的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安徽大学校长陈柱尊曾说冯振的诗“本得于乾坤之狷气”,“能以学问涵养勉至于中”。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朱东润、中国古典诗词、文论专家周振甫则都认为冯振诗风格“颇似诚斋”而又“胜于诚斋”。

“诚斋”是南宋杰出爱国诗人杨万里的号。朱东润、周振甫如此评价冯振的诗一点也不过分。他的自然室诗自然率真,平易近人,活泼新鲜,毫无矫揉造作与雕镂刻削。他认为:“无病呻吟等噪蝉,情真才有好诗篇。英雄慷慨红颜怨,一样伤心为盛年。”(《自题诗集》)

冯振的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蕴藏着希望、进取和追求。他的艺术风格超群卓尔,做诗填词,从不学一人,从不宗一派,上起《诗经》,下及晚清,无所不学,兼容并蓄,自成一体。“转益多师是汝师,杜陵心法不吾欺。中兼汉魏包唐宋,上溯洪荒下近兹。”(《自题诗集》)他在《题吕方子诗存》中说:年来我论诗,避直取曲邃。景是眼前景,字是寻常字。及其写之出,迥异常人意。深入如螺丝,层层发其秘。却又非艰深,故以文浅易。所以人读之,每有味外味。

感愤伤时 爱国忧民

冯振的时事感怀诗,感时忧国,抒写怀抱,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写于1916年的《读岳武穆文文山诗有感》云:“慷慨思将卫霍俦,无情逝水怅难留。男儿不向江边老,壮志应先天下忧。胡虏只今污净土,河山何日返神州。遗诗读罢还长叹,感愤伤时涕泪流。”那时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诗人读岳飞、文天祥的诗,联想到祖国遭外族凌辱的惨痛现实,感叹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爱国名将如流水而逝,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的壮志情怀。

在冯振早年的诗歌创作中,就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忧国报国之情。在《感愤》五首中,诗人描写道:“四海困穷狼入室,陆沈凄惨旧神州”、“蓟北烽火连海岱,江南杀气暗潇湘”,揭露了旧中国内乱外患的现实,大声呼吁“四海兄弟应急难,莫教深负脊令诗”,最后诗人说道:“伤时语苦千篇少,救国心雄一剑知。”报国之心,天地可感。

1932沪淞会战,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诗人又作《感愤》:“孤军御寇两旬余,日日欣闻报捷书。谁料天生杀贼手,依然窗下注虫鱼。”为自己未能血战沙场亲手杀敌而遗憾。由于国民党奉行不抵抗政策,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诗人悲愤而作《哀闸北次张豫泉先生韵》,揭露日寇侵华野心,歌颂十九路军将士的爱国精神,痛斥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诗人还写了不少诗作控诉日寇暴行,同情民众苦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在《避寇蒙山闻容县陷敌焚烧极惨我军与之激战》中诗人希望中国军队“快驱残寇靖乡闾”。在《桂林柳州相继失守悲愤填膺感而赋此》中诗人悲愤写道:“十万灾黎抛掷尽,宜山西望泪难收。”

冯振还有一些诗在描写山水风物中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原野何寥阔,春归泪眼中。众山遥带雨。一水远浮空。民已三年战,今成四海穷。干戈悲未息,临眺气如虹。”(《野望》)“芦苇萧萧野水愁,采菱人去剩空舟。孤村已是惊鸡狗,胜地偏教列剑矛。万顷湖光添杀气,八方烽火扰群鸥。伤心欲向虞姬石,何以当年楚汉秋。”(《万顷堂》二首)简直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一类爱国诗篇异曲同工了。

冯振的诗词列表

  • 近现代:冯振

    我有万斛泪,贮为忧时沥。何知仓卒间,翻缘爱子滴。

    汝体虽素弱,此病祇朝夕。中间况已愈,书画亲襞积。

    朋侪来探视,谈笑如平昔。忽焉变呕吐,闷气横肝膈。

    吐虽不甚多,元气暗抛掷。半夜值戒严,医药两无获。

    坐视病渐危,束手竟无策。临终苦呼母,怕母泪沾臆。

    佛号唱数声,送尔归冥寂。眼前惑然疑,晴天来霹雳。

  • 近现代:冯振

    不分汝竟死,气绝犹抚摩。四体渐僵直,不返当奈何。

    忍痛备棺衾,衣服袍袜靴。平生汝所好,拉杂堆一窠。

    此是最后恩,有力敢言多。挥泪强细视,盖棺事则那。

    季父送汝行,寄彼惠山阿。吾力能葬汝,沪墓碑欲磨。

    魂魄无不之,时时尚来过。吞声不成哭,痛绝聊一歌。

  • 近现代:冯振

    弥天掀浩劫,岛国来虾夷。首祸芦沟桥,播毒申江湄。

    屈指五十日,杀人遍城池。沙场赴国难,义死固不辞。

    老弱与妇幼,惨戮竟何为。铁鸢尤肆虐,巨弹常妄施。

    城市变瓦砾,人畜成肉糜。一弹千百人,死者知是谁。

    残尸无人收,徒饱豺犬饥。来日真大难,何人不自危。

    汝死胡非福,得免身手离。此理然不然,聊用杀我悲。

  • 近现代:冯振

    白头或如新,相知不待久。一语苟心契,不啻出自口。

    故知天下人,神交即至友。矧君珠玉词,贶我牛马走。

    岂特齿生芬,直欲风起肘。布局迥不平,铸词时或偶。

    忽然出新意,天外昂举首。疏钟何处来,可闻不可扣。

    道也进乎技,人巧兼天受。世人尚涂抹,真意杳无有。

    掣鲸捕长蛇,只应凭赤手。新诗傥常奇,妙意更同剖。

  • 近现代:冯振

    暮春三月夜,夜夜泣杜鹃。一叫肠堪断,双泪自潺湲。

    书剑风尘老,干戈岁月迁。鸡鸣思起舞,慷慨不成眠。

  • 近现代:冯振

    惠山之西不十里,名园百亩如画里。映山照水四时花,梅树千株压红紫。

    参差亭阁间松竹,石路穿林几回曲。秋水芙蓉脸际鲜,春风杨柳眉尖绿。

    五湖万顷秋波净,对面平铺如宝镜。七十二峰镜面妆,黛螺云鬓相辉映。

    平时士女来如云,名花照耀青罗裙。角声惊断游人梦,花开花落空缤纷。

    我来看花花不语,临风亭亭久凝伫。见余别有千种情,付与秋蝉叫悽楚。

    寒冬岁岁梅花发,林梢一抹飘香雪。缟衣仙子下广寒,风致翩翩总奇绝。

    行当携酒再来游,举杯更醉花间月。

  • 近现代:冯振

    五湖风急秋涛张,四十万骑来腾骧。银盔金甲纷灿烂,云旗偃蹇参天长。

    大王灵魄留遗庙,千秋山水舒光芒。当时才气盖一世,何人敢与抗颜行。

    秦兵所向本无敌,呵叱如虎驱群羊。三年政令由己出,指挥天下诸侯王。

    七十馀战无不利,东城之厄嗟天亡。头颅不惜故人与,力拔山兮空慨慷。

    英雄成败何足数,至今神武垂遐荒。虞姬岩石留遗迹,去不百步长相望。

    杜默清狂空复尔,江东词客悲王郎。琵琶歌舞动幽怨,情词激楚为沾裳。

    我来吊古慰不遇,魂兮归来天一方。

  • 近现代:冯振

    家居乐事多,一一难回首。儿童饶天趣,快意孰能耦。

    稚子名阿南,系人思最厚。年才两岁馀,说话刚上口。

    便学教体操,叫人开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又八九。

    背书三数册,点画未分剖。常喃有客来,问爷在家否。

    亦曾看武戏,效人翻筋斗。伏地左右旋,展转如乳狗。

    旁观纷笑乐,我藉下醇酒。人生足观娱,富贵亦何有。

    何当赋归来,斗酒谋诸妇。

  • 近现代:冯振

    我登惠山顶,路过山之腹。童子三四人,年可十五六。

    操镰齐割草,割罢自捆束。见我颇惊奇,似怪我行独。

    吾呼与之谈,厚气向人扑。问渠家何处,遥指山下屋。

    卖草得几钱,日换一升粟。此亦足过活,天寒无尺幅。

    何不改他业,无工可自助。割草虽非计,但比坐食淑。

    天公与地道,衣食凭手足。有力无路施,穷人同一哭。

  • 近现代:冯振

    人食兽,兽食草,草又食人还相报。君不见,累累青冢惠山旁,冢上荒茅特别茂。

  • 近现代:冯振

    闻有古圣人,端居在深宫。不窥牖而见,不属垣而聪。

    借问何能然,秉要而执中。使人目为视,人见我不矇。

    使我耳为听,人闻我不聋。豪末显泰山,细响应宏钟。

    谗邪无由进,明极生至公。天下遂太平,八荒乐融融。

    无为而致治,垂拱何雍容。后王竭耳目,万事必亲躬。

    精神固有限,事物来无穷。应接既不睱,视听势自慵。

    十言愿一语,何况偶复重。旁人知其意,有闻匿不通。

    无视以为明,无听以为聪。厌闻逆耳言,枉受人欺蒙。

    陈力就列士,无由诉曲衷。委曲唯诺徒,优为仕代农。

    日日亲万几,见闻尽平庸。其身诚甚劳,于事乃寡功。

    古今志岂异,效果何不同。皆由取道殊,所向遂西东。

    寄言图治人,尧舜可为宗。

  • 近现代:冯振

    我作无题诗,如以眼泪泻。虽生儿女情,要是伤心者。

    傥有丽人思,能使我泪洒。宁弃两庑豚,不删风怀也。

  • 近现代:冯振

    我偶作诗拟寒山,劝人赏美莫认真。美人照以显微镜,定见满面成疮痕。

    意谓人若含糊看,绝色倾城真纷纭。无论看者被看者,喜气充溢如阳春。

    此乃赏美最高法,岂比小见妄锱分。乃君误会我作意,谓我得罪于佳人。

    来书劝我兼嚇我,谓我此诗须速焚。我随复书细剖辩,君又来诗言申申。

    悬河之口入君笔,花言巧语真绝伦。再读竟欲移我意,我将弃质存其文。

    买椟还珠世所有,劝君切莫生怒瞋。且我此诗若焚却,君诗亦必随陷沦。

    无的放矢有何意,君诗无乃徒云云。不独埋没世间美,君诗之美亦同湮。

    似此恐亦非君愿,不如彼此诗俱存。付与世间好事者,茶馀酒后谈津津。

  • 近现代:冯振

    岂真华夏已末日?拱手一朝送东北。贼心宁有厌足时,移兵又向申江出。

    申江本自温柔乡,酣歌艳舞拥红妆。炮声惊破霓裳曲,谁肯轰轰做一场。

    十九路军猛狮虎,静如处女不出户。赫然为国抗贼军,逾月无援敢辞苦。

    往不可谏好图今,举国呼救声欲瘖。迁都长期唱抵抗,拥兵坐视知何心。

    呜呼国事竟至是,于谁之屋乌爰止。不甘子孙作牛马,男儿尽合闻鸡起。

  • 近现代:冯振

    罗浮四百峰,三万六千尺。黄龙与白水,盖美而未极。

    我登华首台,穿云履危石。参差杂芳树,挺拔惟松柏。

    藤蔓互交加,披草路可觅。道人导我行,杖策随所适。

    但觉衣裘重,焉知林壑僻。寒岩不记名,石上字无迹。

    云洞窅深幽,久视有光隙。溪水鸣潺湲,鹤唳惊魂魄。

    不无杜宇悲,境幽意自怿。高下入云树,远近穷宽窄。

    森列殊万状,苍翠但一色。山川有灵气,磅礴相郁积。

    宜生卓荦才,欲访竟寂寂。岂宜高洁士,遁世自藏匿。

    道衰贤哲退,道长小人息。影响如循环,今古无乖隔。

    长叹薄言归,耿耿安可释。

  • 近现代:冯振

    先生尝自言,多类竹垞翁。翁年八十二,吾寿将毋同。

    又言已八十,尚目明耳聪。齿牙殊坚牢,步履追儿童。

    饮啖亦不弱,精气神完充。祇应无病死,一去如飘风。

    窃未此戏言,何足挂深衷。去冬偶侍侧,谈笑方从容。

    先生遽伸手,要验脉实松。大限恐将至,欲逃其何从。

    余谓得天厚,凌霜万年松。岂比桃李姿,颜色徒春秾。

    东风虽似虎,老子尚犹龙。夫子方自豪,胡为忧龙钟。

    果然每相见,气象尤昌丰。一饮常尽杯,声响如宏钟。

    口讲与指画,发瞆兼振聋。千里闽海见,来往犹秋鸿。

    暑假例一归,小别当重逢。何期一电来,泰山颓苍穹。

    先生昔所言,一一符其踪。同时芦沟桥,虾夷正来攻。

    杀机一朝发,妖氛弥长空。赤地几千里,烈焰天为虹。

    可怜无辜民,多少膏刀锋。先生早安归,真寿考善终。

    细思验来历,定列星辰中。既享世间名,还居神仙宫。

    理达可勿哭,恩深痛何穷。轶事记我哀,宁论拙与工。

  • 近现代:冯振

    送汝下归舟,归舟望渐远。淡淡微云开,依依红日晚。

    我返空房中,无事久静坐。祇为心念卿,不复知是我。

    怜汝抱病归,近日知何如。殷勤慰我意,得汝道中书。

    书中竟何言,疾病已去矣。反复几回看,藏在衣襟里。

    汝我同居时,亦有责备语。自从离别来,更想情亲处。

    旧情犹仿佛,容貌难追忆。试把相来看,得神已忘迹。

    愿汝早至家,小心事吾母。久作异乡人,深恩莫再负。

    明月上东山,云散一重重。不须明月照,相思情暗通。

  • 近现代:冯振

    昨日同轻舟,清诗还共赋。今朝忽异楫,孤怀谁与寤。

    虽无一里阻,渺若隔天路。音容苟不清,远近宁殊趣。

    天风忽南来,浮云暗江树。维舟青山下,急雨纷如注。

    雨止云亦收,君舟在何处。舟子穷追寻,舟行若飞鹜。

    滔滔江水流,冉冉日西暮。江干乱火明,且喜得所遇。

    安知是渔舟,纵横泊古渡。暗中远相索,呼叫声不住。

    夜久更惊疑,情怀愈急遽。相见出新诗,一笑销千虑。

    明旦好同行,莫再迷烟雾。

  • 近现代:冯振

    朝观马峡水,惊惶犹在色。日昃度松林,奇险真勍敌。

    奇峰倒插天,峻削千仞壁。急水自滢涧,石角还相激。

    旋转更奔腾,白波飞剑戟。方赏险中奇,还愁意外厄。

    心战如急滩,忧喜生水石。仓皇未及已,风雨森相射。

    咫尺不能前,孤舟寄岩隙。重云乘薄暮,天地正深黑。

    有命固自天,险极心转适。且复念明朝,前滩是雷霹。

  • 近现代:冯振

    舟中忽梦觉,起坐环峰峦。罗列如美女,一一垂云鬓。

    行列忽欲断,白云还相连。秀丽谁能匹,娇羞半掩颜。

    顾我送微波,若来又姗姗。凝睇心如结,欲即势难攀。

    相对销精魂,坐使我忘餐。变化何倏忽,焉辨云与山。

    云外山自静,山中云自閒。不知江上望,何似梦中看。

冯振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