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的诗词(21首)
元史》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主要成就
藏书成就
吕留良藏书颇富,清初,祁氏“澹生堂”藏书散出,争购者颇多。当时黄宗羲在石门讲学,他与黄宗羲为争购祁氏图书而不和,他得书3000余册,精本亦多。全祖望《小山堂祁氏遗书记》记其故事甚详。家有藏书楼为“不远复堂”、“二妙亭”、“天盖楼”、“南阳耕钓草堂”、“风雨庵”、“讲习堂”等。藏书印有“南阳村庄吕晚村藏书”、“南阳讲习堂抄书”、“吕氏藏书”、“耻斋”、“不远复堂”、“难得几世好书人”、“御儿吕氏讲习堂经籍图书”等章。家被抄斩后,藏书和著述亦多被焚毁,四库开馆时,查禁焚毁所有著作。今存《吕用晦文集》、《东庄吟稿》。与吴之振合辑有《宋诗抄》等数种。长子吕葆中,字无党,继承其藏书,家有藏书楼“观稼楼”、“玉乳山房”、“吾研斋”、“只拙斋”等,并有多枚藏书印,如“东莱吕氏明农草堂藏书印”、“南阳讲习堂”等。
著述名录
吕留良为学尊朱辟王,推明儒学本旨,精治《四书》,详辨夷夏之别,其著述由门人辑为《四书语录》、《四书讲义》、《吕子评语》等。后人曾编有《吕晚村先生文集》八卷、《东庄诗存》七卷、《续集》四卷;《惭书》一卷;与吴之振,吴自牧合选《宋诗钞初集》,与张履祥合选《四书朱子语类摘抄》三十八卷;又有《精选八家古文》及后人汇刻其时文评语数种;刻印其遗文墨迹若干卷。此外,雍正《大义觉迷录》中引用其日记多条。留良自幼推崇朱熹,为文似朱熹,翻澜不已,善于说理;诗学杨万里、陈师道,深情苦语,令人感怆。近人邓之诚说:“以诗文论,诚宗羲劲敌,唯史学不如。”
人物生平
自幼失怙
吕留良生于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一日(1629年2月13日),出身封建仕宦家庭,祖上在明朝世代为官。其父吕元学曾任繁昌知县,主要功绩是将繁昌县的三台山修筑完成,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为人乐善好施。吕元学正妻郭氏,为元学育子3人:大良、茂良、愿良。天启元年(1621)之后,吕元学娶侧室杨氏,生第四子瞿良。
崇祯元年(1628)九月,吕元学病逝。4个月之后,即崇祯二年(1629)正月二十一日,侧室杨氏在崇德县登仙坊祖居生下遗腹子吕留良。由于其父早逝,杨氏体弱多病,留良由三兄愿良夫妇扶养。三岁,嫂亡,过继堂伯父鸿胪寺丞元启为子。
吕留良幼时即“颖悟绝人,读书三遍辄不忘”,八岁能文,十岁时,三兄愿良建澄社于崇德,东南士子千余人,往来聚会,征选诗文,评议朝政,留良深受影响。崇祯十四年(1641),孙子度建征书社于崇福禅院。时留良十三岁,以诗文入社,大得子度赞赏,并被视为畏友。吕留良博学多艺,有二十四绝技,“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青乌、丹经、梵志之书,无不洞晓。工书法,逼颜尚书、米海岳,晚更结密变化。少时能弯五石弧,射辄命中。余至握槊投壶、弹琴拨阮、摹印斫砚,技艺之事皆精绝。然别有神会,人卒不见其功苦习学也。”
抗清失利
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后,三兄吕愿良随史可法镇守扬州,吕留良与侄儿吕宣忠(长留良四岁)于顺治二年(1645年)散家财召募义勇,与入浙清军抗衡。宣忠曾署总兵都督佥事。当时,在其友人董时雨的操持之下,四处连络,苦心经营。监国鲁王加封宣忠为扶义将军,给与敕印,令其还至太湖,率部抗清。后大战清兵于澜溪(太湖下游,乌镇附近),兵败。宣忠遣散所部,入山为僧,后因探父病回家被捕遇害。就义之日留良曾为其送行。国仇家恨,使留良痛心疾首,乃至“幼素有咯血疾,方亮工(吕宣忠)之亡,一呕数升,几绝。”后来他把这一时期的诗作结集称为《万感集》。由于在抗清战斗左股中箭,留下终身创伤。《厉耦耕诗》记载有“箭瘢入骨阴辄痛,舌血溅衣洗更新”的诗句。其弟子严鸿逵注谓:“子自言左股曾中箭,遇天雨辄痛。”吕留良兵败后隐居行医,他虽于清顺治十年(1653)改名光轮,应试得诸生,但一直与坚持抗清的张煌言等保持联系。后来雍正因此在《大义觉迷录》中指责他“于顺治年间应试,得为诸生,嗣经岁科屡试,以其浮薄之才,每居高等,盗窃虚名,夸荣乡里……按其岁月,吕留良身为本朝诸生十余年之久矣,乃始幡然易虑,忽号为明之遗民。千古悖逆反复之人……”对于这段应考经历,吕留良在其后的诗文中多次表示了深深的反悔与自责,他一直以“失脚”来比喻这次出试:“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处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始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
顺治八年(1651)冬,其兄吕愿良在贫病饥寒中死去。由于儿子宣忠已死,吕留良为其操办后事。顺治十一年(1655),陆文霦约请吕留良一起评选八股文时,吕留良欣然应允。于是,他们两人在吴门集市租了一间房子,从事评点工作。因为他们评选的是从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三年(1646)开始八股取士到顺治十一年(1654)共五科的文章,故名《五科程墨》。留良借评选时文以宣扬“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其民族气节对士人学子影响极大。
倾接儒士
顺治十六年以后,吕留良结识浙东余姚著名学者黄宗羲、黄宗炎兄弟和宁波隐士高斗魁。吕留良嗜砚成癖,曾自言:“予幼嗜砚石,所蓄不下二三十枚。”吕留良的长子葆中称父亲吕留良“摹印斫砚,技艺之事皆精绝”。黄宗羲从其所好,赠予吕留良一方八角砚。吕葆中即于此时从黄宗羲问学。两年后,二兄茂良以留良外务过多,荒废学业,强留于崇德西门内祖居友芳园之梅花阁,教子侄辈读书。康熙二年(1663),黄宗羲应聘至梅花阁执教。留良与宗羲、宗炎、吴之振、吴自牧、高旦中等,相聚于园内水生草堂,诗文唱和。又与之振、自牧共选编《宋诗钞》九十四卷。留良为所选八十余位宋代诗人撰写小传。
康熙五年(1665),浙江学使至嘉兴考核生员,留良拒不应试,被革除诸生。此举震惊社会,而留良怡然自得。从此归隐崇德城郊南阳村东庄(在今桐乡县留良乡),自开天盖楼刻局,继续选刻时文出售,并提囊行医,以自隐晦。其时诗朋文友大半散去,独与张履祥、何商隐、张佩葱,专攻程朱理学,创立南阳讲学堂,设馆授徒。身益隐而名益高。八年(1668)迎理学大儒张履祥至东庄讲学,“共力发明洛闽之学”。另一方面他又编辑刻印程朱遗书,“以嘉惠学者”。此时他继续从事时文评选工作。他开“天盖楼”刻局,自选自刻,自己经营发行,一时之间“天盖楼”选本风行全国。吕留良通过评选八股文,宣传他严“夷夏之防”和恢复“井田”、“封建”制的政治主张。这也就是《行略》中所说的“其议论无所发泄,一寄之于时文评语,大声疾呼,不顾世所讳忌。”此时吕留良曾频频出游,写了相当数量的记游诗。他约友人同游南北湖,即景赋诗,许多诗篇都富有强烈的反清意识。这三十多首纪游诗,成集时题为《真腊凝寒集》。另外吕留良还结交了黄虞稷、周在浚等一批新友,写了许多唱和诗,全都收在《零星稿》中。吕留良与黄宗羲由于立身旨趣的歧异,后则绝交。
拒仕为僧
吕留良晚年,正值清政府对文人进行软硬并施、加强专制统治的时期。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开博学鸿词科,企图笼络当时的一批名士。浙江当事首荐吕留良,留良固辞乃始得免,而与他同时代的汉人汤斌则欣然应试,由于缺乏竞争,后得中高官。康熙十九年(1680),清廷为了进一步拉拢和软化明遗民,征聘天下山林隐逸,嘉兴郡守复荐留良。吕留良在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削发为僧,取法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去吴兴埭溪之妙山,筑风雨庵,隐居讲学,门人弟子亦甚众。康熙二十一年秋,吕留良与门人子侄三游南北湖,按出游日程写了一组纪游诗,编成诗集名为《东将诗》。这时大清江山日益稳固,吕留良时刻惦记的抗清复明基本上已成泡影,这愈发增加了他的愤世嫉俗之感。
留良早衰,年四十余须发灰白齿落过半,且幼有咯血疾,遇有怫郁即发。康熙二十二年(1683),留良重游杭州,所写诗篇收入《欬气集》中。是年八月,因病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五岁。临终前数日,仍勉力补辑《朱子近思录》及《知言集》,作《祈死诗》六篇,子侄弟子劝其休息,答道:“一息尚存,不敢不勉。”临终时勉励门人“细心努力为学”,告诫后人一定要恪守“孝友大义”。忽然又说:“我此时鼻息间气,有出无入矣。”门人呼“先生”,留良答曰:“人皆如此!”声音半涩而字义楚楚。随令众人退出,作揖“拱别者三四”。于是从容正容,展伸其足,叉手安寝而逝。留良逝后,“远近之士闻者莫不震悼失图,以为斯道之不幸”。八月十七日,何商隐来吊,泣道:“二十载交情毕矣。伤心!伤心!”陈执斋、陆稼书为文祭奠,黄宗炎作诗哭之,查慎行亦有《挽吕晚村徵君》诗。十一月二十九日,留良葬于识村祖茔(在今晚村乡识村东长板桥之西)。
夫人姓范,有子七人:公忠(葆中)、主忠、宝忠、诲忠、补忠、纳忠、止忠(毅中)。
祸及后人
吕留良去世后,其弟子及曾静等人崇奉留良其说、为其广播,后曾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叛,被告发下狱,牵连吕的两个学生。吕亦被剖棺戮尸,著作则被焚毁。雍正在《大义觉迷录》骂吕留良:“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吕留良于我朝食德服畴,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孙者数十年,乃不知大一统之义!”传说其孙女(一说女儿)吕四娘将雍正帝刺杀。
辛亥革命后,冤案昭雪。浙督汤寿潜改西湖彭公祠崇祀三贤,列留良为三贤之一。知县及地方绅耆,为建新墓,筑纪念亭于孔庙后,蔡元培为之书额及联,立碑以垂不朽。今县境有留良、晚村两乡,用其名号命名,并于崇福镇筑吕园以为纪念。而近代革命家邹容在扼腕叹息之余更称当时宠荣一时的汤斌为“驯静奴隶”。
吕留良的诗词列表
-
清代:吕留良
翠列青攒尽处尊,怒涛喷薄插孤根。年年合璧无消息,夜夜寒潮入梦魂。
鹰上秋风争雁路,龙随冷雨伏蛟门。山僧不识人间恨,犹记圆沙涨旧痕。
-
清代:吕留良
书藏农车菊满庭,夜分客语壁镫青。疏棂直射非时电,破瓦深窥失次星。
垂老童心成结习,良朋苦口胜闻经。低头长得随东野,莫惜晨钟答寸莛。
-
清代:吕留良
老渔倚桨黄芦根,细香和饵丝作纶。无边春水杳何处,日暮烟生知有人。
持竿终日无所得,白鹭衔鱼隔江食。风扫杨枝入钓船,满溪愁煞桃花色。
我来行吟一问之,太息老渔不解诗。我向君身觅佳句,君坐诗中自不知。
-
清代:吕留良
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人生依万物,得失不自由。
有愁何以消,客或进一篘。谓客酒可忘,吾愁非真愁。
痛饮虽至醉,不入伶籍俦。此酒有时醒,此愁无时休。
-
清代:吕留良
山水各宗支,结构分百脉。向背意态殊,风土因之隔。
于人何亲疏,适意成主客。昔我避乱初,小筑公山侧。
百家饮一泉,邻果任饱吃。人面或万状,性情无两格。
古姓聚为村,樵采名叔伯。午后始开门,槐花深一尺。
-
清代:吕留良
微寒尽余威,园林纳新意。品类纷有名,皆从上古至。
我生与万族,衣食各生智。凤皇啄琅玕,鸱鼠甘粪利。
当其经营中,了不异人意。苟为易地谋,两两相唾弃。
郁郁成都桑,劳劳有深义。自非天下才,此事良不易。
常恐时数来,便令负斯志。妻织儿胜锄,悠然足高睡。
-
清代:吕留良
驿马别一朝,阁上话三夜。最恨箬篷船,柔橹当艄架。
相思比日车,昼夜转无罅。岂谓经半载,过秋不待夏。
馅饼废堆盘,醇醪罢洗斝。年年为友朋,三江历九坝。
每云经此涂,如罪流不赦。母老令弟丧,今宁即离舍。
道路有高五,駏蛩昔倚藉。渠今复南上,君岂能北下。
念此令人痛,泪迸檐溜泻。又闻抱微疴,应坐愁不化。
人生老头甜,或同倒啖蔗。莫添红炉炭,肝肺怕薰炙。
饥冻过毒矢,日日当心射。家翁做不堪,痴聋术可谢。
-
清代:吕留良
研墨作君书,踟蹰过半夜。踟蹰欲何为,窥盎复视架。
想君卧破屋,镫火穿壁罅。岂无木绵衣,未冬先典夏。
但用江西窑,莫求哥定斝。但搭日行船,不怕长安坝。
姜桂性不移,物理渐轻赦。曾约石榴红,襆被到寒舍。
忽忽篱豆黄,梧桐叶相藉。吾亦苦痁鬼,中虚变暴下。
至今两颊窊,时时复洞泻。内伤脾胃病,饮食颇难化。
五心一烦热,便忆冰与蔗。引领黄昏汤,来起此番炙。
泥水绝高名,读书兼猎射。从来霜雪姿,不向北风谢。
-
清代:吕留良
昔友称君不厌频,喜君果不负斯人。墓田马鬣穷交冢,寒食鸡豚祔祭宾。
一事必传成独行,三生重话转伤神。秋风野笛苔溪路,石语荒林万古情。
-
清代:吕留良
弃置旧池阁,来从茅舍居。命奴收落叶,课子理残书。
官岂朝廷罢,身犹死丧余。杖藜还叹世,那敢赋归与。
-
清代:吕留良
小径泥封竹,虚堂石挂萝。病愁宾客满,贫觉子孙多。
丘壑聊如此,兵戈奈尔何。平生几种意,今日慎风波。
-
清代:吕留良
不遇云将过,洪濛且自东。牵连《高士传》,收拾故都风。
素壁争残照,新篁恋旧丛。话深争逸兴,消得老颜红。
-
清代:吕留良
吾巢寒獭似,君架蠹鱼然。此外无多地,其中别有天。
两瓻千卷破,四座一人眠。明月将军报,门前促和篇。
-
清代:吕留良
难寻平地荡胸云,试上岧峣借夕曛。洞磴盘旋人不见,阑干笑语远偏闻。
春从浦草青边长,水到湖楼绿处分。乍暖僧房梅气发,四方八面水沈薰。
-
清代:吕留良
身似春江乱石矶,风波砥尽势相违。纵横妙手千年误,检点从头万事非。
记得名园镫照失,重来古路草痕微。可怜杜宇殷勤意,曾唤游魂几个归。
-
清代:吕留良
霸先国破孟郊死,寂莫篷船到武康。峰黛未消千载绿,柳丝犹带六朝黄。
英雄不出溪山静,风雅无归草树荒。叫起古人杯酒在,夕阳岭畔话兴亡。
-
清代:吕留良
山灵拍手笑重来,断壁阴湫特地开。波底神龙终自合,尘间凡马尽教回。
村名附会凭僧撰,碑记荒唐费客猜。消得英雄归道院,陶朱遥对计然台。
-
清代:吕留良
乾沙细雨不成泥,春水初生试小溪。得得山围松径合,离离人坐石桥低。
阴碑出火牛磨角,壤壁生香麝脱脐。最是客游难久往,杜鹃花落杜鹃啼。
-
清代:吕留良
初月横斜玉一弓,轩辕屈曲络墙东。卷帘林影三更变,依枕溪声四面同。
风过笛凄椽眼裂,雷当琴吼柱心空。尽将渭北湘南意,收拾圆沙结构中。
-
清代:吕留良
老病感触多,细碎气上逆。知非养生理,微动悔已积。
诸子悯我衰,扶携事游历。泽国久雨后,浦溆水充斥。
村艇宛转通,野彴高低格。日出云物高,露光百草滴。
木叶声萧然,未露憔悴迹。谁抱不彫姿,霜雪行相益。
举酒共斟酌,长幼以次及。揖让见古欢,脱略非真率。
对此意欣然,不觉夙疢释。洵知守舍翁,不如远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