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的诗词(419首)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主要成就

樊增祥师事张之洞、李慈铭,常与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生平以诗为茶饭,无日不作,无地不作”,诗稿达30000首。早年喜爱袁枚,继而好赵翼,后宗尚温庭筠、李商隐,上溯刘禹锡、白居易。他“论诗以清新博丽为主,工于隶事,巧于裁对”,“尤自负其艳体之作,谓可方驾冬郎(韩□)”(陈衍《石遗室诗话》)。集中次韵、迭韵之作很多,因难见巧,炫才夸富,失之浮艳俗滥。但他为人并不佻达,主张“诗贵有品”,虽自言“平生文字幽忧少”,但遭遇重大事变,也不能不变得“贾傅悲深”,庚子后写下一些关切时局的作品。甲午战后,他接连写了《有感》、《重有感》、《书愤》、《马关》、《再阅邸钞》等,痛斥朝廷重臣的卖国行为;讥刺李鸿章说:“度关不用鸡鸣客,卖却卢龙掩面归”。他如《闻都门消息》、《庚子五月都门纪事》等,反映了庚子事变。长篇歌行《彩云曲》、《后彩云曲》,写名妓傅彩云(赛金花)事一时传诵,时人比之为吴伟业之《圆圆曲》。他又擅长骈文与词,骈文辞不艰深,舒徐自如,情味浓厚;词作也颇为清丽。

诗集有《云门初集》、《北游集》、《东归集》、《涉江集》、《关中集》等50余种,后皆收入《樊山全书》。词集有《五十麝斋词赓》,亦收入《全书》。

人物生平

早年讲学

其父樊燮,湖南永州镇总兵。樊增祥四岁由母自课启蒙,十一二岁通声律,能诗文。十三岁时父罢官,家境贫困,命着女儿装,禁野游,锁户严课。咸丰十一年(1861)随父迁宜昌(其父曾任宜昌府中营游击)。

同治六年(1867)樊增祥乡试中举。同治九年(1870),时任湖北学政(管一省教育的学官)的张之洞到宜昌视学,看到樊增祥的诗文,十分欣赏,推荐他为潜江传经书院院长,主持讲席。樊增祥的母亲徐太夫人因长子讱初英年早逝,不愿樊增祥出远门。但是不出去做事又无以养家糊口,因此樊增祥每年数出数归。他在潜江的生活方式,是其早年清贫生活的一个缩影:每天伙食费不超过三十钱,生性不爱好肉食,曾有诗云:“肉食堪怜骨相乖,闭门旬日学清斋。”有时到集市上买汤、饼盛于一个器皿中,连柴火费也节省了。节余的薪金全部交给母亲,奉养家人。徐太夫人知道儿子有嗜书之好,每次都给些钱让他去买书。樊增祥因教学而旅居潜江三年,境内风景古迹,课余多有踏访,对于潜江的民俗、饮食、文化、水患等,均十分谙熟。《潜江杂诗十六首》中多有关于当时潜江民俗风物的相关记载。同治十年(1871)秋八月,曾任安陆县教谕的潜江人郭美彦(字梦莲)病逝,樊增祥为其写了挽诗,称道其学问品行。爱书成癖的樊增祥时常去万家(曹禺叔高祖万芾)借书。城西有一处私人读书的地方,是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吴述洵的丛桂山房,樊增祥慕名而来,也写下了游览诗句。

幕僚生涯

光绪四年(1878)秋樊增祥入荆州幕府,冬天又到武昌张之洞幕府,充当幕僚。张之洞成为樊增祥的官场导师和后台。张之洞劝导樊增祥不要专攻词章之学,要多做经世学问,“书非有用勿读。”引导樊增祥在社会中立足,并走上仕途。光绪元年(1875)樊增祥30岁时,第一次精选自己1870年后所写的500多首诗词,分上下两卷编为《云门初集》。张之洞赞其在诗词创作方面,表现出了“精思、博学、手熟”的惊人才华,往往能把“人人意中所欲言而实人人所不能言”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表现在自己的诗词中。在交友中,樊增祥先后与文学家李慈铭、陶子珍、袁爽秋等人结下深情厚谊,诗词唱和,“文宴无虚日”。著有《北游集》、《金台集》、《水淅集》等7部著作。

仕宦升迁

光绪三年(1877),32岁的樊增祥进京会试,终于考中进士。樊家在恩施、宜昌两地迎宾宴客3天,当众烧掉了“洗辱牌”。光绪十年(1884),樊增祥前往陕西宜川任知县,走上仕途从政路。任职7个月,调居省府,后又到咸宁(今西安)、富平、长安任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樊增祥再任咸宁知县。1893年2月至1898年7月赴渭南任知县。执政期间,他虽“劳形案牍,掌笺幕府,身先群吏”,仍在闲暇时间“结兴篇章,怡情书画”,将自己的诗词整理,编成20余集,1894年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集付梓刻印。

据说樊增祥在渭南执政期间,十分注意严法、宅心、平恕。由于他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中,养成一种坚毅的性格,能自行其志。他经世30多年,精于人情世故,加之经常出入张之洞府,受张点拨,对文官从政之路十分精通,在执政时以果断的作风、出众的才能受到各方面好评。樊增祥在渭南任知县的第四年(1896年),到过一次北京,因俄国军队入侵,樊增祥看到了战乱留下的阴云,使他满怀凄凉。从1896年秋到1897年夏,写下感怀时事的诗100多首,后编为《身后云阁集》。从1884年到1898年的14年中,樊增祥先后任职10年,期间结识不少文化名人,勤于诗词写作,每日均有诗作记录在卷,经修订后出版诗词集20余册,还集断案《批判》12卷。其师友对《批判》颇有赞誉:“古今政书虽多,但能切情入理、雅俗共喻的,恐怕要以樊的判辞独有心得。”

樊增祥这一时期的诗,有少数体现他的报国之志。他在《再题岳王庙壁》的诗中写道:三字沉冤郁未伸,风波亭事剧悲辛。灰中缚虎添公案,湖上骑驴有故人。期间,樊增祥因诗而出名,诗词创作达到顶峰时期。仅出版的《樊山文集》就有15册、60余卷,分为《樊山集》、《樊山自叙续集》、《樊山批判》、《樊山公牍》、《樊山时文》5个部分。他“欢娱能工,不为愁苦之词,艳体之作”。其作品受唐诗宋词影响较深,喜欢用典,讲究对仗;其骈文言辞华丽,铺排自如,很有文采。

在他的作品中,长篇叙事诗《彩云曲》、《后彩云曲》负有盛名,前曲写于1899年,后曲写于1913年。《彩云曲》石刻现在还存在陶然亭慈悲庵。

樊增祥清末民初与周树模、左绍佐并称“楚中三老”,与易顺鼎一起被称为两湖诗坛的“两雄”,在全国也有很高的名气。他与李慈铭、陶子珍、袁爽秋往来密切,有“李樊”、“陶樊”、“袁樊”等之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进逼津京,樊增祥应召至京,以道府在武卫军任事。乃密奏慈禧,力请移避长安,并先期赶回长安筹策“迎銮”。以扈驾功,于同年11月擢升皖北兵备道,着留“行在”办事,充政务处提调,因得日近宫廷。慈禧曾手谕皇帝:“自今机要文字,可令樊增祥撰拟,仍当秘之,勿招人忌也。”樊到任后,在朝廷中增设政务处,负责处理军机政务。次年6月升为陕西省臬司,8月慈禧回京前又调署陕西布政使。再次年,实授甘肃布政使,光绪三十年(1904)调任江宁布政使,宣统二年(1910)护理两江总督。他的诗作《中秋夜无月》:“亘古清光彻九洲,只今烟雾锁浮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借中秋天阴无月,抒发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樊增祥又将自1896年至1903年7年间所著诗词整理修订成17卷,这是他第三次将诗词结集付印。交刻时,附有自叙3000多言,并有表达他意愿的手迹诗一首,印在文集的扉页上:自有高歌动鬼神,樊英才调信无伦;谁说壮地多浮响?未许东川说替人。一入蓬莱依日月,七传号剑照麟麟。如今小试神明宰,种稻公田为养亲。1909年至1911年5月,樊增祥积极支持保路运动。

遗民终老

辛亥革命后,樊增祥退居沪上,湖北军政府礼迎回鄂任民政长,固辞不就。民国元年(1912)袁世凯篡窃大总统位,去京任参议员、参政。袁“登基”前日,集群臣赐宴瀛台,曾领班献诗。黎元洪继任总统,进言自请禄位。晚年闲居北平,以诗酒自遣,曾为梅兰芳改订京剧部份台词,经樊增祥修改过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京剧的道白与唱词,颇有文采,这对梅兰芳在京剧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有藏书楼名“樊园”,藏书20余万卷,书画、碑帖之属,10余巨簏,又与海上遗老组诗社名“超社”。民国二十年(1931)病故

樊增祥的诗词列表

  • 清代:樊增祥

    东崦云。西崦云。不似两孤烟雨昏。淮南意思存。

    象匡君。象昆仑。安得河阳鼠尾皴。画伊绫锦墩。

  • 清代:樊增祥

    难得今年谷雨晴。仙衣一品下瑶京。茜霞低照晚妆明。

    金殿红云刚一朵,玉楼春色已三停。好开锦帐待娉婷。

  • 清代:樊增祥

    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

    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

    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

  • 清代:樊增祥

    诗魂何似,似银云一片,白藕花边倚风飐。算青灯照我,五十三年,书丛里,栩栩蘧蘧见惯。

    卷舒罗袖底,又似桃根,新买苏杭聚头扇。关锁玉台中,新咏钞成,徐郎在、梦中偷看。

    便雪案埋头过今生,料脉望、和卿也都情愿。

  • 清代:樊增祥

    红豆子,两两似珊瑚。捣作椒泥栖合德,修成丸药疗相如。

    双引凤皇雏。

  • 清代:樊增祥

    今夕。今夕。记得仲秋十七。扇头有女乘鸾。天上常仪镜圆。圆镜。

    圆镜。钗燕角巾厮并。

  • 清代:樊增祥

    钗朵翘金凤,裙花描石竹。西湖船样一间屋。睡起徘徊,双脸晕红玉。

    对镜羞匀粉,簪花偏爱菊。横炯眉黛石州绿。修到红梅,拚折一生福。

  • 清代:樊增祥

    珠帘不散小春寒。傍梅花、暂卸雕鞍。金橘香几盏和醅酒,银烛下、换了朱颜。

    忆城东、绮裘茸帽,拥薰垆小眠。可羡北台三老,鹤氅如仙。

    堪怜。江州司马,七香车、载到婵娟。胜常道罢,颓玉无力,侧倚床栏。

    荡湘波、明眸似剪,旧恨都聚眉山。琴床畔,卿是文君,谁是文园。

  • 清代:樊增祥

    叮咛前镜,莫放朱颜老。人寿月圆花更好。红兰即是相思草。

    青禽即是相思鸟。玉珰投,团扇寄,难为报。

    愿金鸭一双含瑞脑。愿紫燕一双栖玳瑁。愿掷黄金买年少。

    桃花面对桃花笑。蛾眉月写蛾眉照。万祝告。千祝告。

    相逢早。

  • 清代:樊增祥

    双井。双井。也抵建溪新饼。嫩银莲叶茶舟。白耳团花小瓯。瓯小。

    瓯小。莫等竹垆汤老。

  • 清代:樊增祥

    咄尔小明,一阖一开,如皭火然。且入帘消领,罗衣香泽,照书缔结,文字因缘。

    星飐花梢,电流竹外,莫近桃根团扇边。休矜炫,入碧纱囊底,欲出应难。

    群飞隋帝宫檐。当碧血青燐一例看。算有功暑夕,食蚊都尽,流晖歧路,策马难前。

    暗处偏明,明边转暗,好在烟昏雨暗间。真阴象,竟不知世有,白日青天。

  • 清代:樊增祥

    秋分一写红棠怨。滴泪羞人见。玉珰缄札寄相怜。一尺翠盘珠露篆心莲。

    蓝云染黛新州石。字字蚕红织。锦心争似藁人痴。惯写草花新样小家诗。

  • 清代:樊增祥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

    南风五月薰帘箔。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

  • 清代:樊增祥

    荔根自缚红床刷。花底闲关莺语滑。舞时金凤绣成丛,醉里红螺香蘸甲。

    唐风读罢嘲荀鸭。碎佩兰铃花外戛。聪明解效玉台诗,但有温柔无苦辣。

  • 清代:樊增祥

    楝花风细。帘卷湘波翠。过午双柑人不至。柳外黄莺独自。

    墙头纤草垂垂。画廊密雨如丝。净洗芭蕉两本,待侬叶上题诗。

  • 清代:樊增祥

    唤起庄生蝶。且料量、陶公酒券,老坡琴帖。书记陈留非我意,老作将军揖客,便乞与、淮阳也得。

    潦倒刘郎骑户限,叹人生、不入还当出。休更待,鬓成雪。

    红榴火迫端阳节。看群儿、学鲜卑语,剪圆鹦舌。文字轻圈兼细点,换尽虫波鸟磔。

    算径比、终南更捷。迟锦淹花何所用,是五通、气鞠黄门妾。

    端祇为,我曹设。

  • 清代:樊增祥

    谢家院落,甚青女来时,玳梁霜冷。秋蛾敛绿,约略远山相并。

    莫睇琴床砚井。听颤掣、花铃不定。朱门昼锁斜阳,满院参差帘影。

    秋径。相逢楚润。叹人与花枝,不如前俊。铜驼巷陌,一霎鲤风吹暝。

    归去沙平水稳。可捎得、莫愁家信。玉雁飞回,无那画楼闲凭。

  • 清代:樊增祥

    笔床琴案。窗眼冰纱换。万历宫中天字罐。水浸蔷薇开泛。

    金黄杏子如拳。捣炼糖霜几番。比似江南梅酱,秀才风味微酸。

  • 清代:樊增祥

    都门好,服食拟神仙。清簟酥肌知竹渹,凉浆冰齿爱梅酸。

    吾意恋长安。

  • 清代:樊增祥

    春碧深斟,夜黄低唱,往时佳梦如烟。近来花信,重到海棠边。

    依旧香巢翡翠,浑不似、三十年前。垂髫女,依人密坐,不识杜樊川。

    流连。红烛下、鸦鬟渐集,凤纸才宣。把齐安龙靓,聊当花看。

    对此茫茫百感,莺花海、也有桑田。伊凉曲,悲歌劝酒,金雁落筝弦。

樊增祥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