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的诗词(82首)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主要成就
李昉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
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参加修纂《太祖实录》等书。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擢参知政事,兼修国史。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利用三馆丰富藏书,参与纂辑有大型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称宋代四大类书。因征引材料宏富,多古籍佚文,自汉代到宋初,多有失传之书,赖此得考见其原文。对保存古代文献资料有贡献。又开辟学馆,以延学士大夫,阅书不必见馆主,而下马入直读书。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书室坟籍环列四周,召故友名儒寓乐其中。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全宋文》辑有其文两卷,《全宋诗》录其有诗。《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人物生平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人物评价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相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
李昉的诗词列表
-
唐代:李昉
微臣自愧头如雪,也向钧天侍玉皇。
-
唐代:李昉
静卧蓬山养道情,百司繁冗尽堪轻。
窗前竹撼森疏影,树杪蟑吟断续声。
闲蹋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
料君难恋神仙境,重築沙堤走马行。
-
唐代:李昉
南望乡闾隔楚云,归心迢递更纷纭。
何因得共飞帆上,细看长江濯锦文。
-
唐代:李昉
幼携书俞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
唐代:李昉
楮冠仍用竹为簪,随分林亭自称心。
病里变难全断酒,老来无柰更躭吟。
闲行策杖青苔迳,静坐移床绿树阴。
时有新诗寄何处。蓬丘仙客是知音。
-
唐代:李昉
流年流矢亦争如,不觉春秋四十余。
凤阙有恩殊未报,麟台无德岂堪书。
眼前侥倖将何称,身外贪求本自疏。
唯拟从今作闲计,白云深处买山居。
-
唐代:李昉
曾逢禅客话真如,福逐缘生信有余。
谢传儿孙皆斡虫,郑家姬歉意尽知书。
稳辞高位身心泰,中立明庭势利疏。
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
-
唐代:李昉
野性从严只澹如,奉身求足不求余。
清风明月三间屋,赤轴黄籤一架书。
午睡爱茶鱼眼细,春餐费笋锦皮疏。
比惭多病仍多告,犹拟分司洛下居。
-
唐代:李昉
伤禽再展凌云翼,枯木重为犯斗槎。
-
唐代:李昉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
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
唐代:李昉
三载经纶栖凤阁,五年提笔直鳌宫。
-
唐代:李昉
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余。
五载滥批黄纸勑,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
-
唐代:李昉
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余。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
唐代:李昉
息念忘怀心晏如,随宜生计不求余。
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旧欠书。
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鬓渐凋疏。
澄波桥北多嫌远,少有交朋到我居。
-
唐代:李昉
清静僧家亦未如,绿葵红稻饱餐余。
逢人不喜谈时事,养性惟便读道书。
来往自行三迳熟,过从每共四邻疏。
洛安郡里东城下,一簇芳林是我居。
-
唐代:李昉
心情休问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余,
抱病久无欢笑兴,信缘慵答往还书。
容颜也道随年改,牙齿谁教斗顿疏。
何处此身堪养老,万安山下有村居。
-
唐代:李昉
秘阁清虚地,深居好养贤。
不闻尘外事,如在洞中天。
日转迟迟影,炉焚袅袅烟。
应同白少传,时复枕书眠。
-
唐代:李昉
满架诗书满炷香,琴碁为乐是寻常。
诚知老去唯宜静,自笑闲中亦有忙。
腰下转嫌金印重,眉间渐长白毫长。
手栽园树皆成实,引著儿孙旋摘尝。
-
唐代:李昉
茂陵词客马相如,貯蓄胸中万卷余。
闲坐小斋惟看画,旋分清俸只抄书。
槛花灼灼韶光盛,庭竹森森翠影疏。
晨入蓬山暮归去,到归多是闭门居。
-
唐代:李昉
新搆华居近禁城,旋栽松桧满中庭。
顺风子细闻清漏,隔竹依稀见落星。
万乘异恩无路报,千年昌运此时丁。
一轩明月谁为伴,应共金昆醉复醒。
李昉诗词名句
诗词推荐
- 鹧鸪天 秋日黄山写意:熊东遨
- 金城柳宋代:马之纯
-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唐代:朱庆馀
- 偶成 其三宋代:夏竦
- 送刘道纯宋代:黄庭坚
- 寄谢云安知军王端屯田宋代:赵抃
- 洗竹宋代:刘敞
- 题幼安濯足图元代:胡天游
-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宋代:刘克庄
- 隐居墓明代:顾璘
- 送周世宁还明代:韩邦靖
- 客舍写怀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四宋代:程俱
- 赠潘守愚思质昆弟 其四清代:罗有高
- 方景贤宋景濂夜坐观吴中杂诗遂及宣和博古图为赋此元代:吴莱
- 游思庵宋代:赵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