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诗词(55首)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还强调打速决战、突击取胜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等战略战术原则。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别善于从作品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谱学贡献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人物生平

大事年表
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事佛奉道
苏洵生活于佛、道发展兴盛的北宋前期,受时代潮流及出生环境的影响,苏洵也有一些佛、道观念。苏洵信奉佛道,其外在表现是游道观佛寺,交道士僧人,舍心爱之物为死去的亲人祈冥福等;其内在表现则体现了其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之中,苏洵的文学创作过程论受启于《庄子》,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话传奇,灵验故事,宫观胜境等,其政治思想从渊源、重要观点到语言文字无不留下道家的痕迹。苏洵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思想中涉及佛教的比较少见,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却十分明显。
苏轼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诗中写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聘释迦文。”说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庆历年间在家以父为师时的事情,可见苏洵对道释经籍是有所研读的,不仅如此,还让儿子也一起读。苏轼曾提到双亲笃信佛教:“昔予先君文安主薄赠中大夫讳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捐馆之日,追述遗意,舍所爱作佛事,虽力有所此,而志则无尽。”至于对道教的信仰,苏洵自己有记载:“洵尝于天圣庚午(即1030年)重九日玉局观无碍子肆中见一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苏洵十九岁娶眉山大户程氏之女为妻,到二十三岁(即天圣庚午)还未有子嗣,因此在游成都玉局观见到被称为以祈嗣的张仙画像,就购置回家。祈曰:“某等不德所召,艰于嗣息,堇皈遗教,瞻奉尊彦。夫妇行四拜礼,诣香案上香,献酒。读祝再四拜。”苏洵的佛道信奉主要体现在游览佛道的名胜古迹,接交道士、僧人。
苏洵少不喜学,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苏洵游过的道释名胜古迹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观、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丰都的仙都观等。
苏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时期,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岷峨最先见,晴光压西川。”
庆历年间,苏洵进京参加制举考试,不中,便南游嵩洛庐山,在庐山他游历了东林寺和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长老交游月余。《忆山送人》诗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游历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逾月不厌倦,岩谷行欲殚。”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记载。苏辙云:“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从讷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从庐山下来,苏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在虔州,苏洵结识了当地隐士钟子翼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马祖岩和天竺寺。大概在皇祐初年,苏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访了隐士张俞,苏轼在《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张俞的事迹在王称的《东都事略》中有传,“张俞,字少愚,少嗜书,好为诗,……俞为人不妄忧喜,性淳情澹,有超然远俗之志。”朝廷曾六次下诏要其出仕,“卒不起,遂隐居青城山之白云溪。”按青城山白云溪是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廷晚年所居之地,文彦博治蜀时安排张俞居住白云溪,显然是张俞对道教有特别兴趣的原因,苏洵与他交游,道家道教大概是其交谈内容之一。嘉祐初,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嘉祐四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

人物评价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材上,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苏洵是幸运的,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苏洵的诗词列表

  • 宋代:苏洵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

    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

    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

    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

    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旜。

    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左鱼右亶}。

    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

    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

    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

    画者古阎子,于今三百年。

    见者谁不爱,予者诚已难。

    在我犹在子,此理宁非禅。

    报之以好词,何必画在前。

  • 宋代:苏洵

    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

    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

    自比诚不慙,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 宋代:苏洵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 宋代:苏洵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 宋代:苏洵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 宋代:苏洵

    有觸者犊,再箠不却。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

    恶我所为,盖夺我有。

    子欲不触,盖索之苙。

  • 宋代:苏洵

    栽松成径百馀尺,隔径开堂似两家。厌事共邀终日饮,渴春先赏后开花。

    客来庭树鸣寒鹊,酒入肌肤忆冷蛇。衰病不胜杯酒处,醉归倾倒欲乘车。

  • 宋代:苏洵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 宋代:苏洵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醉辛。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左纟右川}。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五欢欣。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

    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云。

    人多我寡势不胜,祗欲强学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狠如痴麏。

    忠臣汝不见洩治,谏死世不非陈君。

    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

    忧惶百计独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如隔邻。

    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

    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与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

    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飡肥珍。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

    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

    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

    嗟余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吾何言。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

    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

    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解逾墙坦。

    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倖遭骐驎。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

    置这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

  • 宋代:苏洵

    雀鷇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 宋代:苏洵

    与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峡。

    宋子虽世旧,谈笑顷不接。

    二君皆宦游,畴昔共科甲。

    唯我老且闲,独得离圈柙。

    少年实强锐,议论今我怯。

    有如乘风箭,勇发岂顾帖。

    置酒来相邀,殷勤为留楫。

    杨君旧痛饮,浅水安足涉。

    嗟我素不任,一酌已頳颊。

    去生别怀怆,有子旅意惬。

    舍棹治陆行,岁晚筋力乏。

    予懒本不出,实为人事劫。

    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

  • 宋代:苏洵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 宋代:苏洵

    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茞。

    气稟金行秀,德备黄中美。

    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

    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

  • 宋代:苏洵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 宋代:苏洵

    雀縠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 宋代:苏洵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入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 宋代:苏洵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步与世踈。

    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

    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 宋代:苏洵

    谁开三峡才容練,长使群雄苦力争,

    熊氏凋零馀旧族,成家寂寞闭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

    白帝有灵应自笑,诸公皆败岂由兵。

  • 宋代:苏洵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 宋代:苏洵

    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

    观世眇无言,无人独惆怅。

    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

    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

    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髄鬯。

    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

    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

    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苏洵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