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的诗词(292首)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主要成就
虞集素负文名,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说:“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柳贯)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宋荦《漫堂说诗》云:“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又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为最。”
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傒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 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著有《道园学古录》50卷。
虞集的书法在当时也很有名,颇得晋朝人韵味。
人物生平
虞集,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其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庄乡)。
虞集自幼聪颖,3岁即知读书,4岁时由母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名家文章,听毕即能成诵。9岁时已通晓儒家经典之大旨。14岁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认识。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今北京市),大德六年(1302),被荐入京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为国子助教。他以师道自任,声誉日显,求学者甚多。仁宗即位(1312),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他上疏论学校教育问题,多有真知灼见,为仁宗所赏识。延祐六年(1319),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泰定元年(1324),为国子司业,后为秘书少监。四年(1327),他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为其博古通今所折服。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其说。文宗在登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文宗有旨采辑本朝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1331)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书成后,文宗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他以眼疾为由乞外任,未被允许。直到文宗及幼君宁宗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崇仁。至正八年(1348)五月己未(二十三)日(6月20日),病逝于家。谥“文靖”,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为仁寿郡公。
虞集学识渊博,能究极本源,研精探微。精于理学,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所敬服。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歌颂元室。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无碍。其诗歌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体裁多样,长于七古和七律,与杨载、范梈、揭奚斯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一时朝廷宏文高册,多出其手。在其诗作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抚州故土的山水风土人情。亦工词与散曲,一生所写诗词文章逾万篇,但所存只有十之二、三。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各50卷,《虞文靖公诗集》(又曰《虞伯生诗》)。
虞集的诗词列表
-
宋代:虞集
失脚渔矶返棹迟,几回石上候来期。老翁岩下诸年少,总解题诗笑鬓丝。
-
宋代:虞集
忆昔吴兴写竹枝,满堂宾客动秋思。诸公老去风流尽,相对茶烟飏鬓丝。
-
宋代:虞集
三生石上旧精魂,邂逅相逢莫重论。纵有绣囊留别恨,已无明镜著啼痕。
-
宋代:虞集
九月襄王宴渚宫,霓旌翠羽度云中。满汀山雨衣裳湿,宋玉愁多赋未工。
-
宋代:虞集
春水如天上,秋潭见月中。如何列禦寇,犹欲待泠风。
-
宋代:虞集
春夏农务急,新凉事征游。饭糗既盈橐,治丝亦催裘。
升高践白石,降观索轻舟。试问将何之,结客趋神州。
珠光照连乘,宝剑珊瑚钩。乘马垂苜蓿,纵目上高丘。
策名羽林郎,谈笑觅封侯。太行何崔嵬,日暮摧回辀。
古木多悲风,长途使人愁。羸骖见木末,足倦霜雪稠。
谷口何人耕,禾麻正盈畴。出门不及里,酒馔相绸缪。
壮者酣以歌,期颐醉而休。安知万里事,有此千岁忧。
-
宋代:虞集
紫貂早解猎围骖,一棹夷犹雪满簪。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
-
宋代:虞集
偷桃小儿痴且妍,恃恩无赖更蒙怜。窃翻雷电天公怒,风雨落花红九川。
-
宋代:虞集
铁石馀生色,冰霜作晓妍。春雷明日起,何处尚龙眠。
-
宋代:虞集
忆昔系船桑落洲,洲前五老当船头。风吹云气迷谷起,霜堕枫叶令人愁。
高人祇在第九叠,太白一去三千秋。石桥二客如有待,裹茶试泉春岩幽。
-
宋代:虞集
已叹玄经返墨池,复愁国史奉严祠。离乡游子归仍晚,独对东风惜鬓丝。
-
宋代:虞集
飞步崔嵬上九宫,亲题綵笔篆明虹。玉楼临海连天碧,待子扶桑鹤出笼。
-
宋代:虞集
枥下长年饱豆刍,谁通马语识踟蹰?主恩深重知何报,或者东封驾鼓车。
-
宋代:虞集
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
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
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
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
-
宋代:虞集
盗发亚父冢,宝剑实累之。冢开宝气尽,狱吏书盗辞。
盗言惟见宝,宁知亚父谁?项王不相信,弟子遂舆尸。
黄肠下深锢,千岁复何为。大河绕城东,落日在城西。
过客立城下,踟蹰望安期。朱光出东海,高台迎赫曦。
六龙献阳燧,九凤保金支。鍊丹轩辕鼎,濯景昆崙池。
拜赐冰玉佩,玄洲共遨嬉。
-
宋代:虞集
花发上阳春,门开未央曙。城柝起群栖,流光散朝羽。
息影须近檐,结巢愿当户。辘轳转金井,终日灌嘉树。
-
宋代:虞集
御沟雪融三月初,凫鹥鸿雁总来居。蒲萄水绿可为酒,杨柳条青堪贯鱼。
迤逦天河起箕尾,滉瀁云海浮青涂。舟前花落傍飞燕,堤上风来湿舞裾。
翠辇时留金騕袅,锦波不著玉芙蕖。临流宋玉偏能赋,莫待东都客问予。
-
宋代:虞集
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
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来者有如此,往者那可续。
昔我初北游,面白鬓如鸦。点染烦粉墨,华星映丹霞。
今如雪中松,苦硬杂苍白。却视当年容,邈如不相识。
不识当如何?临风且长歌。黄云接河汉,白雪漫陂陀。
乞身愿归老,吴蜀山总好。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
-
宋代:虞集
吴中女儿颜色好,洗面看花花为悄。调朱弄粉不自施,写作窗间雪衣鸟。
绿窗沈沈春昼迟,半生心事花鸟知。花残鸟去人不归,细雨梅酸愁画眉。
-
宋代: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