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诗词(368首)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主要成就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柳永、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

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人物评价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殊的诗词列表

  • 宋代:晏殊

    一纸短书无寄处,数行征雁入南云。

  • 宋代:晏殊

    万年枝上凝烟动,百子池边瑞日长。

  • 宋代:晏殊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

    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 宋代:晏殊

    王城五百车马繁,重帷黕幕纷郊原。

    游人得意惜光景,恣寻复树登高轩。

    平芜远水知何许,眼入迢迢空处所。

    梨花澹豓柳丝长,百计撩春作烟雨。

    歌哭声中半落晖,雕鞍绣轂尚迟归。

    荒田野草人间事,谁向令玄泪满衣。

  • 宋代:晏殊

    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

    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

  • 宋代:晏殊

    轻盈千结乱樱丛,占得年芳近碧栊。

    逐处间匀高下萼,几番分破浅深红。

    烟晴始觉香缨绽,日极犹疑蜡蔕融。

    数夕朱栏未飘落,再三珍重石忧风。

  • 宋代:晏殊

    粉面啼红腰束素

    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

    空怨慕

    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

    池中短棹惊微雨

    水泛落英何处去

    人不语

    东流到了无停住

  • 宋代:晏殊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

    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

    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

    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

    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

    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 宋代:晏殊

    骚客登山知有助,秦源鸡犬更相闻。

  • 宋代:晏殊

    濯锦江头树,移根药砌中。

    只应春有意,偏与半妆红。

  • 宋代:晏殊

    杳霭何惊目,鲜妍欲荡魂。

    向人无限思,当画不胜繁。

    浩露晴方浥,游蜂暖更喧。

    祇应春有意,留赠子山园。

  • 宋代:晏殊

    震邸陪经席,辰阶总化钧。

  • 宋代:晏殊

    玉女雕琼萼,仙禽借菊衣。

  • 宋代:晏殊

    紫毛双节引青童,一片空歌韵晓风。

    太昊兹辰授春令,莺旗应在矞云中。

  • 宋代:晏殊

    夏正标吉朔,尧历载初辰。

    粕叶清樽举,椒花绮颂陈。

    年芳随律盛,皇泽与时均。

    共有华封意,升平亿兆民。

  • 宋代:晏殊

    二月春风

    正是杨花满路

    那堪更、别离情绪

    罗巾掩泪

    任粉痕沾污

    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

    宿眉愁聚

    空肠断、宝筝弦柱

    人间后会

    又不知何处

    梦魂里、也须时时飞去

  • 宋代:晏殊

    雕盘角黍竞时宜,组绣风华奉紫闱。

    海日乍升丹禁晓,艾人晴影照金扉。

  • 宋代:晏殊

    一年为客未归去,笑杀城东桃李花。

  • 宋代:晏殊

    巧缀雕琼绽色丝,三千宫面宿胭脂。

晏殊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