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诗词(374首)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主要成就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陈与义的诗词列表

  • 宋代:陈与义

    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

    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

  • 宋代:陈与义

    海内无坚垒,天涯有近亲。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 宋代: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 宋代:陈与义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 宋代:陈与义

    风雪集岁暮,江梅开不迟。

    朝来幽窗底,明璫缀青枝。

    上天播淑气,百卉分四时。

    寒村值西子,足以昌吾诗。

  • 宋代:陈与义

    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不有今年谪,争成此段奇。

    殷勤雪颅老,随客转荒陂。

  • 宋代:陈与义

    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

    万事莫伦兵动后,一杯当及菊残时。

    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

  • 宋代:陈与义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 宋代:陈与义

    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 宋代:陈与义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 宋代:陈与义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

    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

    居夷惊有苗,访古悲章华。

    萧条湖海事,胜日一笑哗。

    兴移三里亭,木影杂蛟蛇。

    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

    奇哉古无有,未觉欠孟嘉。

    天公亦喜我,催诗出微霞。

    赋罢迹已陈,忧乐如转车。

    却后五百岁,远俗增雄夸。

  • 宋代:陈与义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

  • 宋代:陈与义

    百年鼎鼎杂悲欢,老去初依六祖坛。

    玄晏不堪长抱病,子真那复更为官。

    山林未必容身得,颜面何宜与世看。

    白帝高寻最奇事,共君盟了不应寒。

  • 宋代:陈与义

    雨歇澹春晓,云气山腰流。

    高崖落绛叶,恍如人世秋。

    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

    溪急竹阴动,谷虚禽响幽。

    同行得快士,胜处频淹留。

    乘除了身世,未恨落房州。

  • 宋代:陈与义

    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开窗望两津,烟树何其多。

    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

    汝洛尘未销,几人不负戈。长吟宇宙内,激烈悲蹉跎。

  • 宋代:陈与义

    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

    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

  • 宋代:陈与义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 宋代:陈与义

    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

    东风所经过,林水一时绿。

    疏雨忽飞堕,声在道边木。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

    遥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轴。

    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

  • 宋代:陈与义

    安隐轻节序,艰难惜欢娱。

    先生守苜蓿,朝士夸茱萸。

    前年邓州城,风雨倾客居。

    何尝疏麯生,麯生自我疏。

    岂无登高地,送目与云俱。

    门生及儿子,劝我升篮舆。

    出门复入门,戈旆填街衢。

    去年郢州岸,孤檝对坏郛。

    莫招大夫魂,谁揽使君须。

    独题怀古句,枯砚生明珠。

    亦复跻荒戍,日暮野踟蹰。

    白衣终不至,眇眇空愁予。

    今年洞庭上,九折余崎岖。

    时凭岳阳楼,山川看萦纡。

    孙兄语蝉连,王丈色敷腴。

    不用踏筵舞,秋风摇菊株。

    乐哉未曾有,是梦其非欤。

    丈夫各堂堂,坐受世故驱。

    会须明年节,醉倒还相扶。

    此花期复对,勿令堕空虚。

    明月风景佳,南翔先一凫。

    可言知机早,政尔因鲈鱼。

    分襟肺肝热,抚事岁月迂。

    归家问瓶锡,生理何必余。

    相期衡山南,追步凌忽区。

    回首望尧云,中原莽榛芜。

    臣岂专爱死,有怀竟不舒。

    老谋与壮事,二者惭俱无。

  • 宋代:陈与义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籙。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陈与义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