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dī lì lǜ]
1、 降低利率可以拉动人们的消费。
2、 中国政府在居民储蓄上维持低利率,以便能够为公共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本。
3、 但是,即使美联储降低利率、国会花更多的钱,那也不可能使建筑工人变成医生。
4、 高地价和低利率已经成为国有部门的支柱,这同时也减轻了出口部门的负担。
5、 分析师表示,受到低利率、创纪录现金部位和股票价值低落之助,这样的情况可能持续下去.
6、 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
7、 疲软的就业市场是美国中央银行维持现行低利率的原因之一.
8、 亚洲浆纸从两个方面得益了:它以低利率借入美元,而用自这一系列交易开始以来一直升值的人民币还清贷款。
9、 中国可以降低利率,增加政府开支,放松信贷和鼓励消费者重新消费。
10、 联储因在通胀高时杀低利率而就此埋下了新通胀时代的种子吗?
11、 多兰指出,低利率是美元疲软的主要原因。
12、 从多头因素看,良好的经济数据,加之美联储的低利率承诺可能会推动股市升至15个月新高,此外一些投资者追涨操作也会起到扶助作用.
13、 美联储已经降低利率,与财政部密切合作,为关键的私有企业,比如贝尔斯登,AIG提供担保,并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14、 或者我们也可以延长按揭期限,同时降低利率。
15、 通常情形下,这类资产购买会降低利率,刺激美国借贷和消费。
16、 但是低利率对于资产市场也有一项扭曲作用.
17、 但他同时指出,的确有一些不计后果的投机者利用低利率在加拿大的大城市购买了多套柏文公寓。
18、 多亏低利率和慷慨的房屋税收抵免,价格和销售额才趋于平稳。
19、 因此他提倡永久保持低利率,以缓解经济停滞趋势.
20、 低利率、免服务费的信用卡是一种很实用的理财工具.
21、 在经济不景气与低利率双重作用下,英镑兑欧元与美元几乎创纪录低位,这令英国人更加青睐国内游。
22、 赫尼希说他担心继续长期的保持低利率可能导致投资者冒风险,并且引起新的投机泡沫。
23、 第四十七条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24、 对需求不足的标准做法是运用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
25、 但是低利率仍未对低迷的楼市产生刺激.
26、 如果银行的低利率来自于公众储蓄的增加,那些被省下来的大量资源可以为整个社会增加投资提供充分的后盾。
27、 与通常的误解相反,在泡沫破灭后,日本的政策制定者迅速地采取降低利率和宽松的财政政策措施,这一点不比美国慢。
28、 拉里.萨默斯表示了异议。他声称,好的计划可以鼓动市场降低利率,因为随着经济复苏,失去了通货膨胀的威胁。
29、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指城镇职工必须将收入的一部分缴存住房公积金,以获取低利率住房贷款。职工所在单位也需为职工缴纳一部分公积金。
30、 随着经济衰退出现在这一单一货币区域几率的快速加大,降低利率迫在眉睫。
31、 在经济萧条时,联邦储备系统能向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并通过降低利率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32、 欧元国能同样地享受到低利率和共同货币的便利性。
33、 这些抵免可获取银行低利率房屋借款以及当地政府的税收削减.
34、 降低利率可能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35、 对于不产生利息的贵金属而言,低利率环境降低了持有的机会成本,自金融危机肇始以来,这一直是四种贵金属价格上扬的支撑因素.
36、 高地价和低利率实际是对居民家庭的变相征税。
37、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地理位置,高标准和低利率室这将是你在特隆赫姆首选酒店。
38、 该银行可以用它的资金向个人或各国的工程项目发放国际贷款,而这些工程项目从经济上看来是稳妥的但又无法获得公道的低利率私人借款。
39、 很多人一直被承诺的低利率和其他的令人吃惊的利益的诱惑,结果却发现他们只是临时性的得到这些。
40、 随着首次置业者税收减免、低利率以及房价都在改善购买环境,近几周,建筑商信心有所改善.
41、 众所周知,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美国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
42、 它的低率政策铸成大错,要知道超低利率并不是万灵丹。
43、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说,应对此次危机,首先需要银行支持:一是降低利率,二是不要抽资。
44、 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未能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倒是欧元区的低利率让希腊人尝到低成本借债的“甜头”,让希腊陷入借债装阔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
45、 另外,炒房成本因低利率而大幅下降,懂得利用财务杠杆的人更有机会大赚其钱,此举已经严重加深贫富不均。
46、 量化放松就是通过公开市场去购买长期债券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券机构债券,这可一箭双鵰,既増加货币流通,又压低利率。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优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