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kè wén] 课文 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最早在南朝 梁国 刘勰 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
1、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2、 每到星期六早上,我便会坐在池塘边朗读课文,池塘就像慈祥的母亲,静静地看着我。有时候,我也会把脚伸进水塘了,轻轻的搅一搅,池塘水拍打着我的小脚丫,我的全身舒服极了。
3、 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4、 他正摇头晃脑地读课文。
5、 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6、 老师让我概括一下课文的中心思想。
7、 这篇课文快背下来了,趁热打铁,再练几遍。
8、 早晨他常在花园里朗读课文。
9、 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10、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感想。
11、 阅读课文时,可以先看看后面的提示。
12、 阅读课文,要仔细领会每句话的含义。
13、 小明一字不漏地把课文背了下来。
14、 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要背诵下来。
15、 课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6、 分析课文要抓住重点,有详有略,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7、 小丽朗读课文,发音标准,吐字清晰,真好听。
18、 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领悟了课文主题的内涵。
19、 教师能配合课文主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20、 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21、 课堂上,老师正在黑板上写课文标题,而几个同学却在台下谈笑风生。
22、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依照课文注释或者教学参考书的注释为学生讲授,照本宣科,不求甚解,这是大忌。
23、 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我的课文背诵。
24、 照本宣科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25、 你把这篇课文要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才行。
26、 晴天,天空中高挂太阳。鸟儿在树枝唱着悦耳的歌。孩童坐在大树下朗朗上口的读着课文。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每到这种日子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27、 学习,一定要记住“勤奋”两个字,当你听写有错别字时,不要将它扔在一边,多写几遍吧,这样能让你记得更牢;当你背不会课文时,再用点心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背会!学习,只有勤奋打头,才能让我们的成绩提高得更快!
28、 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29、 老师们教学的方式虽然巧妙各有不同,但是宗旨都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只要目的达到了,就可说是殊途同归。
30、 学生经过思考便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泛,显得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重点和内容,笔者就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进行提问。学会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31、 他讲解课文,特别生动。
32、 学了井底之蛙这篇课文,我觉得青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要多了解大事,才不会像青蛙一样闹出笑话。
33、 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34、 梦儿学习很好,每次背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
35、 由于时间关系,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只能作一个笼统的讲解。
36、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37、 小明学习很好,因为他下课不是玩耍,而是认真复习课文。他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家里。
38、 在预习课文时,本来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看了老师给我们准备的课件时,我一下茅塞顿开。
39、 这次检测我只考了85分,尤其是课文内容填空扣了6分呢!
40、 学了尊严这篇课文,我感悟很深,沉默了。
41、 老师在讲课时常用比喻说明问题,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42、 他学习很好,每次背课文都滚瓜烂熟。
43、 课堂上,要多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对于言之有理的就应给予表扬,对于理解不当就应当给予点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4、 在英语教课文中塑造了不少感人的人物形象,如有名不见经传的伊文思小姐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将自己生的机会让给了素昧平生的妇女,而自己选择了与船共沉浮的形象。
45、 小丽学习很认真,几乎每篇语文课文她都能倒背如流。
46、 历史老师说立出提纲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又为我们复习应试提供材料。
47、 刘老师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茅塞顿开。
48、 我们阅读课文时,首先要扫除生字生词的障碍。
49、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杯具啊,发现自己以前背的课文都快还给老师。
50、 分析课文,不可穿凿附会。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优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