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第二中学位于嵊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南邻省道嵊义线,北薄环城路,东傍鹿胎山,西掠长乐江,交通便利。学校现有5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756名,教职员工227名。学校创办于1996年,1998年结构调整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其前身是马寅初中学高中部。学校占地102451平方米,建筑面积46199平方米,绿化面积34981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建筑自成特色,集体艺馆、图书馆及会务办公于一体的致远楼功能齐全,水上艺术表演台和智慧屏别具一格,英语长廊、擎苑等校园景观格调非凡,拥有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体育看台的田径运动场堪称一流,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智能音响广播系统等校园网络设备。
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十一年办学,九届高考,共培养出省、地、市各级状元8位,有4位学生进入省前10名,20位学生进入省前100名,24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001年王烽同学获省理科状元,2002年胡科同学获
绍兴市文科状元,2003年至2007年共有48位同学进入嵊州市文理科总分前十名,今年尹炯宇同学为嵊州市第一个保送录取清华大学的优秀生。
学校争创成果丰硕。1999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绍兴市重点中学,2000年通过省三级重点中学验收,2001年成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被命名为绍兴市文明学校、绍兴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省二级重点中学,绍兴市“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招飞先进单位,绍兴市治安先进单位、绍兴市首批“花园式学校”,2005年初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绍兴市家长满意学校,且以考核总分第一的好业绩,获嵊州市首次中小幼学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五年来两次受到嵊州市人民政府的嘉奖。
学校于2005年9月顺利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复评,三年来,在嵊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根据评估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的要求和标准,认真组织各个部门学习对照,查漏补缺,实行严管严治,使各项工作做到决策到位、组织到位、人力到位、督查到位。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合力、努力拼搏,我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注重外部形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工作日益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完成了二级复评后的各项整改项目,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实现了阶段性的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目标。现呈自查自评报告,请予以审查、评议。
一、省二级复评以来学校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绩
(一)树立“创强争优”的理念,努力打造合格校园
1、大力推进创强争优。三年来,学校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方针,自觉践行“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贡献”的校训,倡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放松对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市教体局的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学校创业进程,加大创强争优工作力度,争创工作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学校被评为嵊州市学校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学校创强争优“四比”竞赛优胜单位、嵊州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信息宣传先进集体、嵊州市高中证书会考先进集体、绍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绍兴市工会工作示范学校、绍兴市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青少年航海模型定点单位、浙江省航空航天模型训练基地、浙师大教育实习基地,顺利通过省文明单位复评。2006年12月,学校围绕十年校庆主题,圆满完成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庆祝建校十周年体育节、艺术节、嵊州市书画艺术家笔会、马寅初铜像揭幕仪式、建校十周年庆典、社会各界人士恳谈会、兄弟学校校长恳谈会,全面总结了十年办学经验,充分展示了十年辉煌成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校声望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校凝聚力达到新的高度。
2、着力改善办学条件。04年—05年,投资2500多万元建造集图书、阅览、体艺和会务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投资27万元完善多媒体专用教室设备,投资31万新建配备73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投资16万元更新教师办公室电脑40台;投资24万元增添图书三万五千余册;06年—07年,投资80万元更新完善校园网,投资115万元为各班配备多媒体教育设施,投资50万元进一步完善音、体、美、劳等专用教室的配套设施,开辟航模科技室、校史陈列室,改造与更新室内外篮、排球场设施,新建天文(气象)观察园地,投资20万元装备与新课改相配套的实验室等,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学设施。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了对生活后勤的投入力度,06年投资35万元装备了部分学生寝室的空调,今年又投资50万元用于用电扩容,投资80万元全面改造师生食堂;两年来共投资约100万元用于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为学校的再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努力优化校园文化。投资25万元改造水上艺术表演台,配置喷泉、灯光系统;投资15万元塑十尊中外名人像;投资12万元置校园石文化、开辟教室艺术作品廊等;逐步建设一些富有校园文化气息的景观和人文性标志,使校园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科学景观布局合理,和谐统一,形成有浓厚教育意义的“校园十景”。学校开齐开足音体美劳等课程,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社团群体活动,如组织元旦文艺汇演、“五四”歌咏会、中秋晚赏月晚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艺术节十佳校园棋手、绘画能手、书法能手、歌舞能手、摄影能手的“五十佳”评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篮排球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调整心态,愉悦情绪,陶冶情操,增强德育的实效。学校连续两年在嵊州市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现二中风采,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二)树立“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牢固树立“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放松对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安全法制教育贯串始终,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改善学校师生的整体精神风貌。
1、切实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素质。学校鼓励教学骨干、名师出任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待遇,并改进待遇发放办法,把部分津贴与考核挂钩。倡导班主任大兴学习之风,大兴求实之风,做到提前到校,推迟离校,随班管理,下寝室管理,多与学生交心,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学科教师协作,严慈相济,堵导结合,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实效。目前,班主任日益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校稳定发展、创强争优的“中流砥柱”,成为学校、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形象代表”。一支由年轻到成熟、由成熟到优秀、由职业型到事业型的德育管理队伍正逐步形成。
2、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加强师生思想安宁、学生人身安全、学校秩序安定的“三安”教育,扎实开展“平安校园”争创活动。加强值周组管理,实行值周教师全天候住校值勤,开通校园“110”( 83779928)专线,及时发现、处理突发事件;设立寝室管理办公室,强化生活指导师的职能作用,试行下寝室全程管理,严格实行生活指导巡楼制、寝室长汇报制、就寝报告制,做到在岗尽责,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就寝管理,确保了良好的住宿纪律;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校园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细则》,认真履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周历记载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制》,严格把每月的5号定为学校安全检查日,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发展的事端;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创设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几年来学校平安无责任事件,被评为嵊州市“创安先进单位”、嵊州市“平安校园”。
3、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两名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辅导课,开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刊发心理辅导报《心旅》,举办女生性健康教育讲座,全面开设心理辅导课,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先后特请
上海心理专家张志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讲师肖宇赫、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凯、上海资深心理学教授张静涟女士等来我校作报告,为学生、教师及家长讲学与心理咨询,解决了师生、家长的许多心理问题,让学生学会调节自我心理压力,及时解决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大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切实重视扶贫帮困爱心工程。加强对贫困生、单亲家庭子女、空巢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通过帮困结对、定期谈话慰问、建立学习小组、设立爱心基金等形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关爱中能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走向成功。同时建立“帮困助学基金”,近三年来为68名特困生提供了10万5千元补助,减免各类收费达10多万元。并与鹿山街道新市村进行校村文明结对,与北漳镇小柏小学等四所山区中小学联谊结对,资助办学经费及教育设施设备价值达10万元,在帮扶、示范、带动和辐射上发挥作用。
(三)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打造优质校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学校强化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危机意识,进一步抓实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学校施行《高三工作十项要求》,营造“集聚人心、集思广益、集中精力”、“全心投入高三、全力服务高三”的良好氛围,完善 “实打实”的管理模式、“人盯人”的辅导机制、“心连心”的激励方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让每一个与高三有关的人都“在岗、在行、在状态”,大力发扬“争先、争优、争位次”的拼搏精神,三年来高考捷报频传:2005年重点上线192人,本科上线577人,电大上线746人,理科市前十名中我校占2名,文科市前十名中我校占5名;2006年重点上线190人,本科上线575人,电大上线752人,文科市前10名中我校占6名,吴昉昱同学荣获市文科状元,列省第59名,理科市前10名中我校占5名;2007年重点上线169人,本科上线573人,电大上线820人,且冯琪同学以673分的佳绩荣获嵊州市理科状元,马莹同学以626分获省文科第41名,嵊州市文科第二名;尹炯宇、马莹两名同学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且尹炯宇同学为嵊州市第一个保送录取清华大学的优秀生。三年来,省会考合格率分别为:04学年99.73%、05学年98.46%、06学年98.99%。优秀率分别为:04学年78.97%、05学年68.26%、06学年72.43%。学生获全国、省、市各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200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的体育、绘画、书法比赛奖项43个,学校获得省高中化学竞赛集体优胜奖。
2、办学特色更为彰显。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致力于特色创建。从办学初期的“学生自我教育进步、教师自主进取提升、学校自强创新发展”“三自一体化”的潜心构建,到广泛开展各类以提升学生素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当代高中生自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省二等奖,学校艺术团被评为绍兴市特色艺术社团,学校(团委)被评为绍兴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今年学校组织的“进山区、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又被推荐为浙江省“四个一”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2004年9月学校科普社团创办航模队,近三年来,学校开展国防科技教育如火如荼,航模竞赛异军突起,“国防科技·航模”特色活动已名声鹊起。在“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第13届省运会航模比赛项目、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省青少年航海、建筑、车辆模型锦标赛航模比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金、银、铜牌各一枚,省级一等奖45人次,二、三等奖100人次,金牌31枚,银、铜牌34枚,团体一、二、三等奖10项,精神文明运动队2次。2006年7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关工委主办的“鸿远杯”2006年浙江省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航海、建筑、车辆模型锦标赛,受到省市主办部门领导及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目前,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青少年航海模型定点单位、浙江省航空航天模型训练基地、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已在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上作多项报道。今年开辟“航模陈列室”一个,专设训练室,把“国防科技·航模”特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予以开发,邀请著名专家来校指导,组织人员自编校本航模训练教材,这一特色教育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3、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从2006学年起,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抓好全体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努力探索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建立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学生评价机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展示,为教师研讨提供课例;开发和实施适合本校实际的学校课程,积极开展午间自主活动。目前,学校正认真总结06学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扬长避短,扎实推进新课改。
(四)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打造书香校园
1、以教师发展为本,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师资建设为抓手,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后劲的增强,实行师资培养梯级制。
(1)深化名师培养工程。改进“导师制”运作方式,逐步实行师徒结对双向选择,保证每周开设“导师课”、“示范课”、“汇报课”,让名师的价值充分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上;选派名优骨干教师去外地培训学习、考察取经,派教学副校长去上海挂职锻炼,使我校的名优骨干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发挥。目前,学校共有省“春蚕奖”获得者、省优秀教师共5人,绍兴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29人,嵊州市名优骨干教师69人,嵊州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21人,担任绍兴市教研大组成员13人,嵊州市教研大组正副组长及成员18人,中学高级教师56人,正高级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57人。
(2)创设青年教师成才平台。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目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与旺盛精力集中在教学一线上,促使青年教师力求“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年过硬”,尽早成为教学骨干。两年来, 20多人获“成才奖”,30多人获“达标优秀奖”;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被聘为各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已达30人。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充分发扬“和谐进取、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树立“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积极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并积极组织各级业务培训,如2005年10月、12月分别选派两批共10位骨干教师赴上海南模中学进行为期两星期的学习。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三年来共有55人次在省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71人次在其他教学比武中获奖。
2、把握“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这一教科研宗旨,把教科研活动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努力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的良好局面,走“教育科研—教师转型—学校发展”之路。
(1)推动校本教研。学校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新课改理念,并通过结合新课标,潜心总结、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经验,充分利用“自我教育”、“艺术欣赏”、“航模”等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具有二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推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2006年校长祝庆华主编的《当代高中生自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艺术作品欣赏》等两本校本教材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提升科研质量。学校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的奖励机制,逐步实施经费津贴制,通过适当的经费资助,鼓励教师著书立说,积极开展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力争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中再有新突破,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2007年校长祝庆华负责的课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目标设置与标准监控研究》子课题《文学教育目标设置及实施途径研究》(该课题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已经总课题组综合评议,课题成果被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三年来,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84篇,在绍兴市级以上论文获奖62篇(绍兴市级48篇,省级11篇,国家级3篇);获绍兴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7个。2005年学校被命名为绍兴市教育科研基地,2006年被评为04-05年度绍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3)广开信息通道。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教科研骨干参加省市各种教研活动,了解各地科研动态;请专家来讲学,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专业素养,先后邀请绍兴文理学院成教学院院长董百志、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省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特级教师梁旭、浙江师范大学蔡伟等专家学者,为教师们作讲座,引领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重视教科研专刊《教育大视野》,交流教改教研信息;及时定期出版校刊《鸿远》,展示师生的风采,积累办学经验;注重校园网主页的管理,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网络窗口,2005年,我校校园网被评为嵊州市“优秀网站”。
3、立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常规模式的变革。在广泛开展群体活动的同时,开辟多种渠道的课外健身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健身活动;开辟午间20分钟(新闻、班谈、唱歌、写字、读报)自主活动,举办“三歌”(国歌、团歌、校歌)比赛,让校园不但有朗朗的读书声,更要有欢歌笑语;开辟“二中之声”广播电台及网络平台,展示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五)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打造和谐校园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学校推行规范、严格、民主的管理,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以优质高效的管理,以和谐协作的氛围,获取丰厚的业绩。
1、强化班子成员队伍作风建设。学校要求全体行政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改良自身个性与言行习惯,自觉增进协作意识。以事业为重,顺应学校改革;以大局为重,放弃个人利益;以和谐为重,提高个人修养。自觉践行“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在“勤、细、实”上下足功夫,注重在工作中多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多尊重他人、尊重事实,及时与教师沟通;转变工作作风,落实“校级领导下段联系,中层干部进班调研制”,做到“勤政廉洁、勤勉诚信、勤学高效”。目前,一支教师信任、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已经基本形成。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校深入开展“我为教学献才艺,我为教育添光彩”为主题的“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主题,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恪守新《教师十不准》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剥夺学生上课权利,严禁有偿家教,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营造“爱国、爱党、爱校、爱岗、爱生”的“五爱”良好风尚,逐步树立起“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的二中教师形象。2005年学校被评为绍兴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
3、加强年级段管理。在健全科室管理系列的基础上,学校深化年级段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年级主任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下段校领导的职责。各年级办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负责本年级教与学、内与外的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师生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效地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改善,确保了学校“一级行政、两级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
4、加强党支部建设。学校党总支以勤学习、求实干、重师德、助贫困、凝人心、促发展为工作准则,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照自己的工作实践,从思想上找根源,从行动上找差距,摆正工作、权利、金钱、服务的辨证关系,真正做到“师德的表率,育人的能手,教学的行家,服务的榜样”。并通过修定《嵊州二中党风廉政建设暂行规定》,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我校党员及行政人员的行为,保证了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和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机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5年,校党总支被评为嵊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5、强化教育工会功能。学校工会一直来奉行“服务、奉献、活跃、创新”宗旨,近两年来始终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组织召开教代会,推进民主化进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校谋发展;通过建设新一轮优秀“教工之家”,深入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积极组织大型教工体艺、才艺比赛,活跃教工业余生活,认真做好“五比访”工作,为教师排忧解难,赢得广大教职工的肯定和信任。同时,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让每个校级领导听得起学生的骂声,听得进教师的怨声,听得到家长的心声。2006年被评为绍兴市工会工作示范学校。
6、推进共青团工作。校团委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主线,抓服务,抓落实,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进一步修订《嵊州二中团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完善课余党校建设,强化支部考核,加强团干培训,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开展“七个一”、“向我看齐”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开展教育教学的排头兵,创建优良校风的先行者。校团委2005年被评为绍兴市“五四”红旗团委、嵊州市团建示范点。
二、达标情况
对照《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经自查自评,39条指标中,达标36条,基本达标3条(即第4条、第14条、第31条),根据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要求,我们认为,我校已基本达到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标准。
三、奋斗目标及努力方向
依据“2001-2015年学校十五年发展规划”,学校的奋斗目标是:争创省一级重点中学,办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人文二中,力争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为实现目标,我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一)深化特色办学
要善于向市内外兄弟学校学习,创建教学优质与办学特色并重的办学格局,走特色办学之路,凸现示范性、实验性。要拓展和深化“自我教育”课题成果,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进步,教师自主进取提高,学校自强创新发展”的“三自一体化”框架,形成学校“自我发展”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要拓展和深化“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社并重”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拓展和深化“国防科技·航模”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潜心打造特色教育作不懈努力。同时要弘扬乡土特色,构建校本课程,继续开设好人口、越剧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注重学生民族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科研兴校
要实现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前瞻性、指导性、应用性、系统性,力争有更多的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要努力完成学科所承担的各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建立一支科研水平高、应用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教科研队伍;要实现“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不断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加大现代教育的投入,提升现代教育装备,努力探索现代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构建教育资源库,推行“无纸化”办公与校内管理,努力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三)力达争创目标
要深化“国防科技·航模”特色教育,完善内部建设,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积极争创省科普教育基地;要完善“三安”教育,构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争创省、市“平安校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优美、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积极争创省绿色学校;要认真总结新课改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推进新课改进程,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争创省新课改创新学校;要加大投入,完善食堂设施,努力营造优雅舒适的就餐环境,争创省A级食堂。
总之,嵊州二中将不断践行“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放松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发扬“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贡献”的校训精神,共同营造“厚德求真,和谐致远”的校风、“勤教善教、合作创新”的教风、“乐学博学、慎思践行”的学风,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惬意舒心,学生乐意安心,家长如意称心,社会满意放心”的社会满意学校、争取早日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而不懈努力。
我要完善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