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北麓,汉水之南,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湖北省
十堰市。这里是
武汉、
重庆、
西安、
郑州四大中心城市的交汇处,郧阳医学院就座落于该市的中心,是中西结合部鄂渝陕豫毗邻地区8地市2000多万人口中唯一的一所国家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校。 1965年秋天,省人民政府决定,由武汉医学院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在十堰创办医学院校,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学校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提前一年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经过43年建设发展,现已成为鄂、豫、陕、渝等省(市)结合部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以黄铁柱同志为党委书记、以涂汉军同志为院长的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善抓机遇,迎难而上,深受师生员工的信赖。
经过43多年的艰苦奋斗,郧阳医学院已发展成为融教学、科研、医疗、培干和科技开发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医学本科院校。现在,学校占地962.97亩,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含附属医院)。高楼大厦,亭台轩榭,功能完备的教室和实验室洋溢着现代化大学的气息。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学生生活及文体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新建的两座国家标准的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近万人就餐。拥有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尝门类较为完备的球类运动中心和其他功能多样的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园林式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目标,科学规划,加速美化校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多个花园式广场风格各异,将校园装点得典雅而富有生机。 学校图书馆是原省教委命名的优秀级图书馆,刚刚落成的大楼是鄂西北面积最大的图书馆,藏书66.53余万册,配备有光盘检索系统,局域网联入国际互联网;有110余台电脑终端电子阅览室,各终端用户可以以文本方式进行检索和浏览。学校斥资300多万元建设的校园网是鄂西北唯一的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为教职工的教学和师生连通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652人,其中正高职称103人,博士100人(含在职在读46人),硕士438人(不含在读生)。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湖北拾111”工程人才1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楚天学者2人,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14人.有30余人(次)获得国家、盛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桂元、戴宗晴、王伦长、张群林、郭仁慈、曾孔生、吴绍光、刘菊英、李涛、张昌军、王家宁、郭鄂平、王玮、张建鄂、兰明银、程范军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医疗一线,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陆士新、阮长耿、樊代明、周道洪等41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被聘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首席学科带头人。 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科门类以临床医学、护理学为主体,医学相关学科、药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涵盖医学、管理学和理学三大学科门类。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医学人才。 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卫生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9个本科专业,以及与之相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其中麻醉学、护理学专业是湖北省本科品牌立项建设专业,这些专业很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生源和就业形势良好。具有医学、管理学、理学等3个学科门类学士学位授予权。 郧阳医学院秉承了原同济医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发扬“厚德、勤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老一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作风在一批脱颖而出的中青年身上得以发扬光大。几代人的奋斗,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郧医精神。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在教学管理中,学校重点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行“厚基储宽专业”的培养模式,实施较为灵活的弹性学制,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学校还开设有辅修专业,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可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合格后获得《湖北省辅修专业合格证书》,优秀者可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申请双学士学位。 学校自1998年开始正式推行了学年学分制改革。学校认真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通过建立和执行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查课制度、教学质量测评制度、教学督导活动等,建立了"校-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体系。对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进行重奖,因此,自99年扩招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仍保持稳定。 学校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建立了性能优良的电教系统,有线电视网、校园网覆盖全院。建立了64个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目前,每个教研室均配置了电动影幕、幻灯机和投影仪等电教器材;每个教室均装有闭路电视系统和投影设备,90%以上的课程实现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运用。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课程建设,建有实验室(中心)23个,拥有大型教学科研诊疗设备。基础医学院已建成的形态、机能、分子生物学三大实验中心,均设有计算机网络和电视录像系统,为相关学科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矗。 学校有内科学、外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四个个省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麻醉学、药剂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8个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人体解剖学、内科学、生理学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一个湖北省的“生物(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 1个湖北省胚胎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建有基础医学、再生医学、生殖医学、临床医学、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等5个高水平科研所(室)和1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 郧阳医学院自1995年起就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开展联合培养的学科点覆盖26个二级学科36个专业,有129人次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13年来,共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76人。 近三年来,我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务院部门项目3项,发表论文3263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8篇,出版专著、教材11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5项。所办的《郧阳医学院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郧阳医学院与国内外的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兄弟学校不断加强着学科共建、科研、师资培训等合作,经常邀请著名专家来学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陈竺、陆士新、樊代明、阮长耿等一批院士、留美博士和美、日、德、澳、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先后来我校参观考察、讲学和进行其他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在2003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ACU大学和悉尼西南卫生署分别签定教学与管理人员交流、护理学联通课程项目(学生交流和课程互认)、护理人员培训(学生实习)等三个联合办学备忘录交付诸实施。 郧阳医学院现有3所附属医院和32所本科实习医院(其中有三甲医院27所)。临床教学基地的病床总数达31396张。稳固的临床教学基地确保了临床教学质量。 附属太和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500张、固定资产6亿元,拥有“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张群林教授等大批知名专家;附属东风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占地15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418张、固定资产3.5亿元,“白求恩式好医生”戴宗晴教授就在该院工作;附属人民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三甲示范医院”,占地14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500张、固定资产3亿元,该院张昌军教授领军的生殖医学研究所在全国地市级医院中唯一获得卫生部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业务的许可证。三家附院共有省级重点专科17个,年门诊量达180万人次,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诊疗中心。 学校开设了多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选修课,成立了"爱心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一年一度的“红五月”“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社团和个人多次在比赛中获盛国家奖励。这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学校属国家二类招生院校,招生形势一直良好,生源范围及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现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全部实行网上远程录龋招生工作本着"向考生负责,向学校负责,向社会负责"的精神,实行招生过程公开,招生电话公开,招生结果公开,接受社会、考生和家长的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收费规范,深受好评。为拓展办学空间而兴建的独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的规范办学单位。 郧阳医学院十分注重对特困生的资助活动。建有一套完善的奖、贷、助、勤等资助体系。学校设有奖学金、助学贷款、阳光"助学基金、勤工助学岗位、特困补助及部分减免等。确保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辍学。 40多年来,郧阳医学院已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医学人才近3万人,校友们遍及全国,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有许多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一大批走上了重要岗位,有的在国内外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保健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还有一大批专业人员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劳模殊荣。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高于全省同类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郧医人将按照已绘就的蓝图,满怀豪情,抢抓机遇,克难进取,去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