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2012年6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迁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代表方: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院占地约856亩,建设总投资10余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专业设置合理,办学特色鲜明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秉承江苏科技大学的优良传统,依托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学院设置了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物流管理等1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000余人。学院是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之后江苏省第3所可在本二批次招生的独立学院。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2014年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专业在江苏省本二批次招生,学费标准按照普通公办本科标准执行。学院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学院从2014年起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将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改革班级。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将借荐“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综合改革实验班”计划组建18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150人+30人)。其中:商科类强化试验班50人、工程技术类强化试验班50人、信息科学类强化试验班50人,国际合作班30人。“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将根据学生高考成绩、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数学和英语的摸底考试,学院综合考评录取的方法进行。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科研并进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49.6%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3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有4位教师荣获国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院与张家港市地方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2012年6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和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连续3年为研究院投入3000万元的专项经费;2013年,苏州理工学院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400万“永钢奖学金”。截止目前,学院已与张家港市3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韩、加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注重综合能力,就业前景广阔学院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先进思想引领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领域培养青年,优质平台服务青年”的工作举措。励志教育、助学帮扶、奖学基金、创业扶持等完善的激励政策为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水平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屡屡获奖。学院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第二课堂建设、创业实践平台,让学院学生知识更加宽泛,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学院每年均有近100人进入国内外大学深造;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率分别达到94.7%、95.2%、96.1%;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7.1%、97.8%、98.2%,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将进一步继承与弘扬江苏科技大学“船魂”精神和“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综旨,紧紧围绕张家港产业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人才需求为目标,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独立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