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

王羲之


王羲之的写法


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汉语拼音:Wang Xizhi;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著有《兰亭集序》。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

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

王羲之七岁时跟书法家卫铄学习书法,庾翼在荆州见时人竞习王羲之书体,不以为然说:“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王)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相传王羲之住处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练完书法均在此洗笔,每日习字,久之,池水为之变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当年王羲之在温州担任永嘉郡守之际,曾在今温州墨池坊挥洒文墨,故于温州旧鹿城区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王羲之在南渡后,好山水与交友,“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与孙绰、许询、谢尚、支遁等宴集于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写成后两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称病去郡”。终老嵊县金庭。许询得知王氏隐居金庭,特从萧山赶来与之为邻。卒葬于孝嘉乡济度寺。

羲之的书法实践,变当时流行的章草、八分为今草、行书、楷书,是书体转换时期平地而起的高峰。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羲之曾指导陈郡谢氏的谢安,谢安书法亦成一格。

现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仅有20件。

  • 快雪时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远帖合称“三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之祭侄文稿为“第二”,苏轼之黄州寒食诗帖为“第三”),神龙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黄庭经(亦名《换鹅帖》,宋拓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 乐毅论(梁拓本)
  • 丧乱、二谢、得示帖(判定为唐双勾填墨摹本,日本皇室藏)
  • 忧悬帖
  •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藏于天津博物馆)
  •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帖(二帖连为一纸,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
  • 远宦帖(亦名《省别帖》,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 姨母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 初月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 行穰帖(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 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 上虞帖(唐摹本藏于上海博物馆)
  • 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毁于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
  • 大道帖(又名《一笔书》,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 其书贴
  • 妹至帖(唐双鈎填墨摹本,藏于日本私人处)
  • 东方朔像赞(唐临本,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 孝女曹娥碑
  • 兴福寺断碑
  • 淳化阁帖(丛帖,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共10卷,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于上海博物馆)
  • 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
  • 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朝比丘怀仁,集王羲之字而成)
  • 大报帖(研判为唐双鈎填墨摹本,藏于日本私人处)

家庭

曾祖

王览(206-278),西晋宗正、光禄大夫,封爵即丘子。

王正,王览四子,西晋尚书郎,王导、王敦的叔父。

夏侯氏,夏侯庄之女,晋元帝姨母。

王旷(约274-328),王正长子,东晋淮南太守。

叔父

王廙,王正次子,东晋骠骑将军。

王彬,王正三子,东晋卫将军。

郗璇,东晋太尉郗鉴之女。

子女

  • 长子王玄之
  • 次子王凝之,妻谢道韫
  • 三子王涣之
  • 四子王肃之
  • 五子王徽之,子王桢之
  • 六子王操之,东晋侍中、尚书、豫章太守
  • 七子王献之,前妻郗昙之女郗道茂,后妻新安公主,女王神爱,嗣子王静之
  • 长女王孟姜,夫刘畅,子刘瑾

“王羲之”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