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年),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卒后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董其昌的绘画多从古人画迹着手,通过悉心模仿和兼收并蓄地加以融会贯通,探求古人的笔墨情趣。他擅长运墨,墨色鲜丽,层次分明,于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这一运墨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设色山水画中,其青绿设色鲜丽而不妖妍,浅绛设色简淡而又沉着。他还讲究笔法,往往皴、擦、点、染互施,追求运笔的丰富变化,强调不为物象所束缚。由于他过分强调临仿古人和追求笔墨趣味,不甚重视师法自然,所以山水构图多雷同,一般为远山、中水、近坡树,简称三段法,程式化意味较浓。董其昌对笔墨表现有较深造诣,能创造出新的情趣。但他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一味仿古的倾向,也造成了摹古的不良风气。
董其昌传世的绘画作品相当丰富,其代表作有水墨山水《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设色山水《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
其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小楷书最为少见。代表作品有小楷书《月赋》、楷书《三世诰命》、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草书《临张旭古诗帖》等。他重视师古,采摭精赅,强调要多参阅古代法书真迹。由于他的精鉴和颖悟,其仿古作品着重表达意趣,而不在模拟前人的形迹。因此,颜真卿、徐浩的厚重朴茂,柳公权的瘦劲挺拔,李邕、杨凝式的攲侧险劲,苏轼、米芾的俊逸奇姿,这些不同的艺术特点都曾融合在他不同的师古作品中。其书法特点:
1.结构巧妙,善于夸张地运用杨凝式那种疏宕的布白方法,把行距、字距布置得更为适度,形成疏宕秀逸的风格。
2.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与他的绘画强调笔墨表现有关,在书法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
3.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涩之趣。
4.结体秀媚,时作攲侧之态。这些特点使他的书法自具新意,形成“董体”,影响明末及有清一代。由于过分强调秀雅和率易自然,后来学者往往变为委靡柔弱,缺乏必要的法度和力量。
董其昌传世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书保存许多关于书画的论述,各书互有重复,当出于后人的辑录。他主张学习书法、绘画要以古人为师,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主张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丰富的见闻和渊博的文艺修养。强调笔墨表现,主张书画融合;提倡士气,反对作家气(即书画作品中的行家匠气)。其中影响最大、最集中体现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是南北宗论。他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按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以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而自诩为南宗正派。这种崇南贬北的观点带有宗派门户偏见,对明末清初以来绘画产生极大影响。但是他对唐以后山水画风格演变和笔墨技法的分析,对一些画家艺术优劣的品评也有一些精辟见解。他总结和概括出唐宋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若干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其画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优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