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

篆书


篆书的写法


篆书介绍

篆书,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起于周末,后来行使于秦国。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处周之旧地,使用周的籀文,逐渐发展而具有秦的特色。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削平六国,统一文字,采纳李斯的奏请,“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时秦使用已久的籀文也在省改,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却不尽相同,后世称为秦篆,又称小篆,而把籀文称为大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见图)、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文字确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划填满,不顾象形、指事、会意等意义的体现。

许慎作《说文解字》,本意想说明中国文字的原始构造,但是他见不到很早的文字资料,所以用小篆9353字作主要资料。小篆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洪流,是千百年不断产生而汇集在一起的,解释文义,编造字典自然应当用此为根据。《说文》列出籀文200多字,古文500多字,作为重文,这是古代文字发展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的,一般都是异体字,从分析字形探求文义看确乎不如小篆可信。

汉承秦制,文字方面也不例外,篆书仍旧是国家的标准书体。当时的高级文件没流传下来。而从皇帝玉玺、皇后玉玺、诸王金玉印、货币、虎符等郑重的文物可以看到,其文字虽各有类名(如刻符、摹印),书体皆属小篆。王莽时的货币和权衡度量铭文也用小篆,不过笔划更加方正。许慎作《说文解字》目的是为了应用,其子许冲说:“自周礼汉律皆当学六书贯通其意。”《说文》这书也就是因为有用所以一直流传到今日。魏正始四年(243)刻三体石经,其中古文出自壁中经,隶书是已经流行了400年的通俗字体,而小篆则是作为传统的标准字体被重视而刻出。

“篆书”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