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

王希孟


王希孟的写法


王希孟介绍

王希孟(1096-1119),北宋画家。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代表作品:《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千古青绿之杰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此图赐予蔡京,从其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继承了唐以来大青绿山水画的用色特点,采用皴法与青绿设色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以赭石染出坡脚,以汁绿、苦绿染天及水色,矿物质颜料的纯度极高,增强了画面鲜艳绚丽的色彩效果。在画面设色技法上,色皴与墨皴交替使用,突破了隋唐时期勾勒平涂的方法。总而言之,《千里江山图》吸收了晋唐青绿山水的积色语言,并综合了本朝青绿山水画勾皴与染色相结合的画风,形成了它的独特面貌。显然,这种风格不同于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风。同时,在造型及表现手法上它也有异于同时期的王诜、赵伯驹、赵伯骕,堪称集晋唐色彩、董源笔墨,与同时代画法于一体的综合风格,熔传统精粹于一炉,形成了出类拔萃的王希孟青绿山水画风格。

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技巧上可谓极精极致。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万千,栩栩如生,形貌动态各尽其神。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水口、树木亦如波水人鸟,甚为讲究,水口隐于山间,林树便于各处;实虚得体。作品全图远观壮阔雄浑,近看而又极细腻精到,它运用了水墨写实的技法重新阐释了青绿山水画,或者说丰富了青绿画法,为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王希孟”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