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

王翚


王翚的写法


王翚介绍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字石谷,号曜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等。江苏常熟人。初为职业画家,为王时敏与王鉴发现并提携,声誉渐高,又被推荐进入宫廷,为康熙皇帝主绘《南巡图》。由于他出身于以仿古为生的职业画师,因此善于囊括古来各家各派传统,并不限于董其昌划定的南宗范围,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也注重观察自然,因此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其作品功力深厚,面貌多样,代表作有《溪山红树图》、《寒塘鸂鶒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等。

王翚出生于四代书画之家,自幼嗜画,五六岁时即能涂抹成章。十六岁拜本县山水画家张珂为师,经过三四年,艺术才华毕现,运笔构思,不同时流,仿古能乱真。公元一六五一年初夏,太仓老画家王鉴到虞山游览,从布政使孙朝让手中发现了二十岁的王翚画的山水扇面,大为惊异,将王翚收为弟子,带到太仓。公元一六五三年,王鉴远行,又把王翚引荐给王时敏。王时敏带着他游览大江南北,饱览造化神韵,又尽观收藏的宋元名家秘本。通过大量临摹,王翚掌握了各家技法,冶为一炉,成为轰动全国的一代“画圣”。他的作品虽多为仿古之作,却也具有清丽深秀的风致,功力较深,当时复古之风大盛,他的艺术自然受到高度推崇。据说王时敏对着他的画慨叹道:“气韵位置,何生动天然如古人竟乃尔耶?吾年垂暮何幸得见石谷,又恨石谷不为董宗伯(其昌)见也。”又传说常州武进名家恽寿平起初以山水画自负,后看到王翚的画,自度不能及,于是改画花鸟。后来的三十年中,他俩成为情同手足的契友,常作相互访问,合作和互赠诗画。

王翚六十岁那年,因康熙皇帝为了颂扬他六下江南的“政绩”,下令在全国征求绘画能手绘制《南巡图》。得御史宋骏业、宰相王掞、户部左侍郎王原祁等的保荐,带着学生杨晋到北京,担任待诏,费时两年主持创作了巨幅多卷的《南巡图》。这幅画吸收了《清明上河图》一类古代优秀长卷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细致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种种生动形象,记录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深得康熙赏识,赏赐“山水清晖”四个大字。从此王翚以“清晖”作为自己的号。清宫廷内收藏他的画甚多,而且常得到皇帝的褒题。

王翚还画了《北征扈从图》和《北征图》,这是反映康熙平定由沙俄支持的准噶尔反动贵族葛尔丹叛乱的政治事件画。据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厄鲁特葛尔坦发生叛乱,康熙亲自征讨。出发前,宫廷肖像画家禹之鼎为从征官张文质画身着戎装的肖像,王翚补画背景山水。后来,内阁学士宋大业奉命督中路运粮之事,王翚又为此画了《北征图》。时人称赞:“画工自具凌烟手,图出沙场纪旧勋。”这次北征是捍卫祖国统一的正义行动,王翚能为此次事件绘下形象的资料,是值得肯定的。

王翚于六十七岁回到故乡,集中全部精力钻研山水画艺术,总结经验,著有《清晖画跋》、《清晖赠言》和《清晖阁赠贻尺牍》。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阴历十月十三日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王翚固然擅长仿古,但也有从生活中写生得来的作品。据恽寿平《瓯香馆集》和王翚《清晖赠言》的记述,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秋天,王翚从北京南归,路过常州,与恽格、笪重光同游常州西郊,放舟倘佯,见堤上秋林,王翚兴奋地对恽格说:“此真画也!”恽寿平对王翚说:“化工神奇,当与争奇。”他请王翚把景物画下来。王欣然命笔,在舟中边看边画,目击手追,用了几天时间,画成一幅寒飙振林、落叶飘洒的《霜林红叶图》,使恽称赞叫绝:“一片丹枫竟移夺于缣素间矣!”

王翚对家乡常熟“甲江南”的山水名胜十分热爱,曾探奇觅幽,得其胜趣,绘写了虞山十二景。他还曾仿宋代画家惠崇的笔法,画了许多江南春色,其中多有佳作。

王翚自壮年至白首,日夕临摹古画,掌握了宋元以来诸家传统,功力深厚。他自己说过:“以元人之笔墨,运宋人之丘壑,而泽以唐人之气韵,乃为大成。”作为对前人山水画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的概括,有可取之处;但以为只要把古人这些“笔墨”、“丘壑”、“气韵”学到手,就能使自己达到“大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对王翚的评价,褒贬不一,多有分歧。由于他不重师法造化,后学者又固守其所谓“正统”地位,对画艺的发展,确有一定消极作用。

王翚的画风影响极大,他的学生有杨晋、徐瑢、顾昉、李世倬、金学坚、胡节、沈陶璋、沈桂、冯学、汪亮(女)、和尚上睿等,他的次子王畴,曾孙王玫亦能画,王玫并有“小四王”称号。后来评论家把以王翚为首的这一画派,称为“虞山派”。王翚的传世作品有:《仿李成山水》、《千岩万壑图》、《夏木垂阴图》、《石泉试茗图》等。

“王翚”分字解释


词语首拼